当食品与塑料亲密接触时……

2013-05-05 08:56马志英
上海质量 2013年4期
关键词:塑料盒塑化剂微波炉

◆ 马志英 / 文

当今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塑料了,塑料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不少实用和方便,尤其是我们吃的食品每天与塑料亲密接触,早晨我们喝的牛奶和酸奶有塑料包装,上菜场买菜还是离不开塑料袋,早点的包子和油条更是直接与塑料袋亲吻;午餐时给上班族送盒饭的用是白色泡沫塑料盒,也有自带饭菜的再用塑料盒在微波炉加热的,居家的老人从塑料油桶倒出食用油炒菜;晚餐上饭店的人们把吃不了的菜用塑料盒打包,而加班的白领则用开水把方便面在塑料包装碗中加热先充充饥……是的,我们吃的食品几乎找不到没与塑料接触过的,连喝的水也如此,有的自来水管和屋顶水箱就是塑料的。那么我们会不会把这些含塑料的成分吃下去?这些塑料会不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危害和问题?事实上近年来也发生了不少与塑料有关的食品安全事件,尤其是塑化剂事件给大家带来了担忧,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对发泡塑料盒的解禁令,也引发不少人的议论。其实我们虽然每天在和塑料打交道,但对食品包装塑料使用的安全性认识上还有不少盲区和误区,有些消费者不科学的生活习惯也会使塑料给食品带来危害,因此有必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问:塑料的成分怎么会跑到食品中去的?

答:我们表面上用肉眼可能看不出塑料粒子会直接进入食品,其实塑料迁移到食品中很可能是塑料的单体成分或者是塑料的添加剂。如刚从油锅煎出的油条放进了塑料袋,滚烫的生煎包盛放进白色的发泡塑料盒;吃不完的水煮鱼或油腻的菜肴一股脑儿倒进塑料袋里……你是否知道:在高温高油脂的接触环境下,这些塑料袋的单体或其他化学成分很可能会迁移到食品里。低密度的聚乙稀塑料袋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盒的耐热性都很差,一般聚乙烯在112-135℃下就融熔了,从热锅出来的油炸、油煎的食品温度可高于130℃以上,熔点低的塑料很容易附在油炸食品上。如果说塑料聚合物的微粒通过融熔或剥落到食品再进入人体有局限性的话,那么塑料单体迁移或者塑料添加剂进入食品的机率就更大了,尤其是油脂类、高酸性类、酒类食品,更容易溶入不稳定的塑料单体和塑料添加剂。我们在检测食品包装用塑料的卫生指标时,国家标准就规定用4%的醋酸、65%的酒精、冷餐油等作溶剂浸泡塑料进行重金属含量等测试,如果长期把酱油、醋、酒类用塑料袋或瓶盛放的话,有些单体或添加剂就有可能进入食品。特别是,现在超市的食用油多数采用大容积的塑料壶包装,有的家庭往往几个月才吃完,经有关检测研究报道,在有些长期盛放油脂的塑料包装里,包括包装肉制品的塑料材料里都可检测出塑化剂的成分,油是我们每天要吃的食品,可能摄入的有害物风险会增大,因此建议最好把油换倒在清洁的玻璃瓶盖密保存,塑料包装的酱类、醋、酱油等也应如此。

问:塑料可能对食品带来哪些毒性?

答:我们在评估塑料的毒性主要看四个方面:一是塑料原料本身的毒性;二是看塑料单体的稳定性;三是看塑料中添加剂的毒性,其中包括塑化剂、防老剂等;四是看塑料裂解产物的毒性。安全性关键首先是看这些物质是否会迁移溶入食品中,再是看这些物质迁移到食品中的量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有些塑料是许多单体聚合成的,它有个很奇妙的毒性现象,就是有些塑料的单体有毒,但塑料单体手拉手聚合起来就没毒了,如密胺由三聚氰胺和甲醛二种单体组成,三聚氰胺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已被大众了解而臭名远扬了,甲醛也是高毒性的致癌物,而两者聚合而成稳定状态的塑料就没有毒性了,可制成大家熟悉的密胺餐具。这种质量好的仿瓷餐具由于具有无毒无味、美观、耐磕碰、手感好等特点广为消费者喜爱。然而,密胺餐具市场产品良莠不齐,也发现有聚合物和色母料的质量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特别要注意有毒单体漏网逃出,密胺类餐饮具在长期酸碱或者持续高温的下会使单体分子析出,也就是说密胺类餐饮具不能用于装含油食品、酸性食品以及酒类食品,特别是不要将含油较多的食物放在密胺餐具中在微波炉中加热,防止产生剧毒氰化物。可以把刚买回的密胺餐具放在沸水里加醋煮两到三分钟,或者常温下用醋浸泡2个小时,让有害物质如甲醛、三聚氰胺以及重金属等析出,倒掉后再使用可以保证相对的安全。和甲醛聚合的塑料常见的有酚醛塑料(电木),含有游离苯酚和甲醛,对人体有一定毒性,不适合存放食品和作食品包装;还有尿醛塑料(电玉),虽然无嗅无味,但在100℃沸水中或用作盛放醋类食品时,会有游离甲醛析出,对人体有害,所以也不适于作为食具或食品包装。

聚氯乙烯塑料是由许多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氯乙烯单体有致癌作用,聚合很好的聚氯乙烯塑料单体之间“手拉手”很紧密就没有毒害了,但聚合不好的聚氯乙烯塑料中往往混有一定数量的氯乙烯单体,而且可以移溶到食品中造成对人体危害,所以现在基本不用聚氯乙烯作食品包装材料了,目前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是聚乙烯和聚丙烯,这两种塑料的单体相对毒性较低。有的塑料本身虽无毒性,但所添加的增塑剂、防老剂等辅料有一定毒性,如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防老剂硬脂酸铅盐都是有毒的,也会对人体有害。我国台湾地区塑化剂事件的毒源就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台湾地区叫塑化剂,我们称之为增塑剂。

集贸市场卖菜的和无证早餐摊用的塑料袋大多是加入废旧塑料粒子制成的,价格低但因其成分复杂,很难保证不带有毒性,故不可用来盛包食品,最好自己带好质量安全的袋子。不然,则千万记住:买回的菜赶紧倒换在安全的地方。婴幼儿和老人对塑料的敏感性更大,如双酚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聚碳酸酯(即PC)塑料的化学物质,许多婴儿奶瓶、饮料瓶等塑料容器及包装物中含有这一物质。根据欧盟新规定,成员国将从2011年3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双酚A塑料生产婴儿奶瓶,并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进口此类塑料婴儿奶瓶。原因就是双酚A也是一种环境激素,可干扰人体的内分泌,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或副作用,可能对婴儿发育、免疫反应等产生影响,实验表明,塑料瓶装上沸水时,双酚A的释放速度比室温下增加54倍。因此为了宝宝的安全,要尽量远离含有双酚A的奶瓶。有些中老年人很节俭,吃过的塑料瓶和杯不舍得扔,反复在用,他们不知道有些塑料瓶用一次是安全的,多次重复使用,就有化学和微生物污染的危机,有些饮料瓶反复使用老化后还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对免疫能力下降的中老人尤为有害。

表1 常用食品塑料标志和性质

问:塑料保鲜盒可以不可以在微波炉里加热?

答:现在不少年轻的上班族把塑料保鲜盒当作“便当盒”,把饭菜放入塑料盒上班,吃饭时连盒带饭菜一起在微波炉里加热,方便是方便了,要注意是否安全啊。第一是材料是否安全。正规塑料保鲜盒底部都有一个三角形的数字符号,这是塑料回收标志,一般在塑料容器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这个标识知道所使用的塑料制品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应该在什么环境下使用如表1所示。

看表可知,除了数字5代表的是聚丙烯材料,可短时间在微波炉用,其他基本都不可用微波加热。

第二,即使聚丙烯可用微波加热,不建议天天连盒带饭地在微波炉里加热,避免发生塑料易老化等问题而产生安全隐患,尤其是加热含油的菜肴类时危害隐患更大,建议利用微波炉加热食品时最好使用玻璃或陶瓷材料的微波专用容器。

现在的上班族吃盒饭为数也不少,为图方便经常用一次性餐盒,其实它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为了降低成本,违规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来源不明的废塑料,并加入大量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材料,对消费者健康构成直接威胁。要辨别劣质一次性餐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轻轻地撕一下,看看会不会破,或折一下看有没有蜡印,如果容易破或出现蜡印的话,质量都不可靠。在饭店如要用一次性餐盒打包剩菜,打包回家后,应马上倒出放到玻璃或瓷容器中,千万不要图省事直接放入冰箱,更不能用微波炉直接加热。

猜你喜欢
塑料盒塑化剂微波炉
平衡小实验
塑化剂污染的现状及防控措施
微波炉“自燃”事件
“微波炉”之心
微波炉上不可覆盖东西
只压一端的跷跷板能保持平衡吗
江浙沪儿童面临塑化剂暴露风险
白酒塑化剂的气质联用(GC-MS)检测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会转动的塑料盒
男孩篇:玩具小车出发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