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芝
摘 要: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观察实验现象 发现问题 学生参与 教师引导
电工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单纯地理论讲述比较枯燥,学生兴趣维持时间不长。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的直观感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以融入到课堂中。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例阐明以上观点。
一、课堂上插入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下面我们以《电磁感应》一节为例说明实验的作用。
电磁感应课程内容是电工基础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而且需要有一定基础。教师要想让学生听得懂,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笔者主要采取实验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完成这一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第一,需要认真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分析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准备,选用恰当的语言导入。第二,课前先到实验室把实验做熟练,然后把课堂上需要的器材摆放到课桌上。第三,上课后,学生会问老师“这是干什么用的?”老师就可以接着学生的话茬导入本节课内容。老师回答“是做发电机”。学生会好奇地问“这么简单的东西就能做发电机?”老师回答“对,一会儿我们就做实验演示。”这样一问一答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精力马上集中起来,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大屏幕发电机工作的视频,边看边提示发电机转动起来就可以发电,然后对学生幽默地讲“发电机转动起来就能发电,而让我们人转晕了也发不了电,原因何在?”学生会哄堂大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会接着问“为什么?”这是因为发电机的结构和人不同。这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发电机的剖面图,指出发电机的线圈和磁极,接着教师做一个简单的发电机实验,根据大屏幕的图示连接电路。教师请两个学生共同连接,老师在一旁指导。在连接电路的同时,教师给学生讲解所使用的器材和仪表,并提醒注意:检流计为灵敏度相当高的电流表,能敏感地显示线路中的电流。教师接着指出,当电路连接好后在电路中没有电源时,条形磁铁没有运动,电路中并没有电流。下面,学生参与一起做实验:一是条形磁铁向下运动进入线圈检流计,观察指针有什么变化?二是观察条形磁铁运动速度快慢对检流计指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原因,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是根据学习成绩好、中、差三种情况混合搭配的,这样可以把学习差的学生带动起来共同参与实验。每个学生都发言,各抒己见,学习气氛活跃。教师要掌控好课堂纪律,表扬积极的学生,鼓励情绪不高的学生,并轮流指导每一个小组。学生说错时,老师不挖苦讽刺,注意引导。最后每组选一个代表说出结论,在每个环节中注意让差生发言,教师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认真学习,甚至喜欢上这门课,喜欢听老师的课,愿意跟老师交流。
最后,老师让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结论,再和每组结论比较,给出恰当的评价。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理解了“电磁感应”的概念,知道了为什么发电机转动起来能够发电。
二、学生动手做实验,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们以《自感现象》一节为例说明实验的作用。
《自感现象》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其应用,以身边非常熟悉的日光灯工作原理为例。
这堂课放到实验室去讲,老师提前准备好器材,学生分组坐好,先看大屏幕上的电路图。老师先把图讲明白,然后指导每组学生连接电路,由于使用的是220伏电压,此时一定注意安全。对用时短、实验成功的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加分多。每个学生都积极动手,相互配合参与到实验中,因为是熟悉的现象,学生的兴趣很浓厚。老师检查无误后合上电源,日光灯发光,学生们会很兴奋,非常有成就感。这时老师断开电源,让学生拿掉启辉器,再合上电源,日光灯不发光。“为什么”教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不准确,老师再着重讲解镇流器的作用。启辉器断电的一瞬间,镇流器产生自感电动势,方向与电源方向相同,二者叠加在日光灯两端,日光灯发光。
通过实验,学生既学会了连接日光灯,又加深了对自感原理的认识,比枯燥的理论讲解效果强得多。
课堂上插入实验,虽然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很费时,但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