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想象的作用

2013-04-29 23:07:00丁艳杰
新课程·小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想象力

丁艳杰

摘 要: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对书后的问题加以提示,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关键词:想象力;创设情境;目标性原则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头脑中对表象记忆加工改造而树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种过程的形成和升华是需要条件的。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结尾含蓄且富有深刻含义,凭借教材中的这些留白,启发学生大胆地去想象,不管是课内的补充,还是课外的延伸,只要经常进行创造性想象,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我认为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想象的空间。

2.想象要遵循目标性原则。

3.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发挥学生天马行空、自由想象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异想天开。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在教学《古井》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夜空的神秘和诗人的乐趣。诗歌的结尾处富有情趣,仿佛夜空真的变成了古井,仿佛群星真是“我”扔下去的石子。把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情趣的、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侧耳倾听的样子描绘得淋漓尽致,学生对夜空的喜爱之情也跃然纸上。趁此时机,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夜晚的天空除了像一口古井以外,还像什么?”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我”丢下去的白石子都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银星。还有的说像辽阔的原野,一望无际,看不到边。虽然有的学生想象不十分准确,但我不全盘否定,这样做不至于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进一步延伸。

在讲解课文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进入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感受,又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例如,教学幽默《鱼儿捎来的信》一课,第一、二幅图写父亲在聚精会神地钓鱼,儿子想办法不让父亲钓到鱼,从而保护这些鱼。于是他以鱼儿的口吻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第三、四幅图写儿子跳到水里,把信挂在鱼钩上。第五、六幅图写父亲发现鱼竿动了,以为鱼咬钩了,就拎起鱼竿,看见鱼钩上挂着一封信。父子二人共读这来自水中的信,结果会如何呢?我在课堂上创设幽默气氛,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读图的过程中播撒幽默的种子,再创编故事中,享受幽默的情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的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出新颖生动的意向。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作者单位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套浩太乡小学)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别让想象力“绑架”了美术教育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22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放飞你的想象力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8:26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9:17
浅谈如何调节体育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