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菁
摘要:近些年,海洋海岛游作为新兴时尚旅游正在快速崛起。辽宁作为沿海的省份在发展原有旅游形式的基础上,海洋旅游也逐步发展起来,该文就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了探究,希望为辽宁省海洋旅游发展带来点思考。
关键词:辽宁省 海洋旅游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248-01
纵观全球,世界40大旅游目的地中有37个是沿海国家或地区,其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81%。海洋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引领时尚、放松心情的新兴休闲生活方式。放眼全国,沿海各省市都已认识到海洋旅游的价值,纷纷抢占海洋经济至高点。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蓝色海岸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天津滨海经济区、河北沿海经济带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
1.辽宁省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辽宁省地处太平洋西北岸,受地形、气候影响,拥有丰富的海洋、海滨、海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1.1拥有优厚的资源
辽宁拥有2292km的大陆海岸线和628km的岛屿海岸线,分别占全国岸线长度的13%和岛屿岸线长度的5%,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是中国海洋旅游资源大省,拥有海滨城市、海滨海岛、阳光沙滩、盛夏避暑、历史文化、温泉冰雪、湿地生态、民俗文化、边境风情、港口工业、地质奇观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东北亚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区域,能够形成组合优势,具有打造我国北方海洋旅游度假中心的坚实基础。
主要体现在:一是拥有大批在全国独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如气候资源、海岛资源、温泉资源、边境资源、近代历史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港口资源、城市和商业资源等;二是具有丰富的海洋海岛资源,如生态资源、水产资源、滩涂资源、沙滩浴场等;三是商务会展、文化与体育旅游、节会旅游等产品不断开发和创新,可以引领时代潮流;四是可以整合海滨城市、海滨海岛、阳光沙滩、盛夏避暑、历史文化、温泉冰雪、湿地生态、民俗文化、边境风情、港口工业、地质奇观等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形成组合优势,打造旅游产业集群。五是全省共有848个海岛(其中面积500m2以上的岛屿441个),特别是大连长山群岛具备培育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其海洋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海洋旅游度假中心。
1.2交通优势明显
(1)辽宁省处于东北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结合部,拥有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缘优势。
(2)辽宁省毗邻日、朝、韩、俄、蒙等东北亚国家,处于多元文化交接碰撞的地带,具备打造成多元文化交流中心的条件。
(3)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是东北地区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4)辽宁省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港口资源条件好,海上运输便利;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路网便捷;省内城城互通高速公路,城市与景区道路畅通;特别是全长1430km的滨海大道为发展滨海旅游业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交通条件。辽宁沿海地区有大连、丹东、锦州和长海4个机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北美、欧洲和国内几十座大中城市有定期航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辽宁将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
1.3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近几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强力推进,加快了沿海地区旅游业发展进程,形成了海洋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沿海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形成了有利海洋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辽宁沿海地区(6个市)现有各类旅游景区和度假区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景区130家;有国家A级景区92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35家(分别占全省A级景区的38.8%、4A级以上景区的55.6%);有星级酒店286家,占全省星级酒店的57.3%;有旅行社646家,占全省旅行社总量的57.3%。2011年,辽宁省沿海六城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83亿元,分别占全省(14个省辖市)总量的42.0%和47.5%。旅游业已成为沿海地区国民经济、海洋经济和服务业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产业之一。
综上所述,辽宁省非常有条件打造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中大有作为。
2.辽宁省海洋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的海洋旅游产品多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不足。
(2)海洋旅游的起步较晚,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许多岛屿旅游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可进入性较差。
(3)海洋旅游受气候条件制约比较严重,产品季节性强。
(4)重经济开发、轻资源环境保护现象较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部海域污染问题;大规模的围填海导致1/3的沙滩岸线遭到强度不等的侵蚀,海岸、海岛的保护治理亟待加强。
3.海洋旅游发展的思路
整合滨海大道沿线旅游资源,以海滨海洋海岛旅游为内涵,以滨海度假为主导,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产品结构,加快建设辽宁沿海旅游带,构建“一轴多心多岛”的旅游空间布局;打造“国家北方海岸”、“国家海洋公园”和“国家海岛公园”等旅游品牌,培育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带。
(1)坚持政府主导,把旅游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规划先行,制定海洋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近几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辽宁5省市联合中国城市规划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编制了《环渤海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全省及沿海六市分别编制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省旅游局已委托东北财经大学编制《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发展规划》和《辽宁省海洋海岛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3)积极招商引资,建设发展旅游产业聚集区。引入大连万达集团、大连海昌集团、广东天沐集团、港中旅集团、香港嘉里集团、香港金泰集团和香港佳兆业集团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4)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包括机场、码头(包括邮轮母港和游艇码头)、游艇基地、自驾车营地、游船游艇制造等。
(5)在开发建设中注意保护海洋生态和旅游资源,预留旅游项目发展空间。
加快海洋旅游开发建设的步伐,打造特色海洋海岛旅游链,形成辽宁省旅游新亮点,打造辽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
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