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3-04-29 14:22李怡洁
关键词:文化安全应对策略挑战

李怡洁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核心,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不仅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安全因素与硬实力的发展,更加在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章旨在透过当代音乐这一国家文化的重要方面及其发展现状,以小见大地分析论述当今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据此制定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文化安全;当代音乐;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5006905

19世纪40年代,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我国国门的那一刻起,文化安全保卫战的大幕就已经悄然拉开。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当欧洲诸国为推翻帝制而奋起反抗,全面开展工业革命之时,我们还沉浸在泱泱大国的夜郎自大之中,我们为曾经丝绸之路而骄傲,我们为曾经的四大发明而自豪,我们为一度辉煌的天文地理而得意,仍以世界之中心而自居,殊不知那时起,我们的文明已然落后。鸦片战争的爆发毁灭了清王朝统治者们最后的美梦,当洋枪弹药指向紫禁城的那一刻,他们才恍然大悟,大清王朝败了,败在政治上,更败在文化上。而自此,我们的文化在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铁蹄之下,在全盘西化与坚守传统的斗争之中,在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奋斗之后,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才终于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定位。战争的结束,使人们重新把目光投向忽略已久的传统文化之中,这才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被战火焚烧得面目全非,很多代际相传的艺术门类濒临灭绝。而当文艺工作者们对这些传统艺术之精粹进行抢救弥补之时,经济全球化之风又把前卫流行的欧美文化吹到了新生代的中国青年人的身边。虽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日益植根于广大人民的心灵深处,但欧美发达国家恶意传播的低俗文化时刻滋扰着我国青年一代的日常生活,近现代屈辱历史导致的自卑心理时刻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思想文化,来自国际与国内的双重挑战时刻威胁着我们的文化安全,迫使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正视我国文化安全的现状与其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摆正心态,积极应对。

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外部挑战

1.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冲击

自15世纪世界航海大发现之后,全球化逐步成为时代的风向标。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输入我国的除了商品、资金、技术等元素,更有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于是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的文化全球化。正如我国学者刘杰所说:“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纯粹的市场扩展过程,而是西方发动的一场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政治与文化扩张运动” [1]。在这样一场有意为之的文化侵略运动之中,我们的青年人们似乎没有看清事件的本质,而一味跟风地推崇着欧美之所谓“先进文化”。就我国目前音乐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这一现象屡见不鲜。无论是专业音乐院校,还是综合大学的音乐学院;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无论学习西方作曲理论、西方音乐理论,还是学习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均以可以出国交流,出国学习为荣,而这里的“国”更是首选美国。在部分院校中,如果没有出国背景,即使再优秀的学生也无法留校担任老师,当然,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老师必须依据学校和教育系统的相关规定,但把出国背景作为考核老师的硬性标准未免有失偏颇。文化全球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积极利用资源互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所缺的知识,而不该使学生盲目出国,产生只要出了趟国镀了个金就是好事的想法。

2.加入WTO后的消极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可避免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加入WTO有利于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交流,但想要实现互利共赢却并非易事,毕竟西方文化的传入并非单纯性质的文化交流,而是带有浓厚目的性和利益色彩的,这样一来,一旦他们有了WTO的相关贸易规定的保护,他们的文化输出有了合法性外衣的保护,他们便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倾销商品的同时宣传自己的文化。拿音乐市场来说,随着入世以来,英语变成了中国人的第二母语,从国家、用人单位、学校到家长都十分重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强大的英语考试负担压在中国青少年的肩上,而学习英语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上课做题以外,听英文歌曲、看英语大片成为了新的时尚。大街小巷的青年人耳朵里塞着的再不是周杰伦的依依呀呀,取而代之的是欧美摇滚与爵士音乐,今年2月22日在五棵松体育场举行的westlife告别演唱会的上座率甚至比国内一些大牌明星演唱会的还要高。可以说,近几年以来外国歌曲在我国音乐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该去欣赏英文歌曲,而是说随着歌曲而来的歌词中所传递的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还需要我们细细斟酌,正如西奥多·阿多诺在其1972年出版的《音乐社会学介绍》一书中所说:“从本质上说,摇滚音乐是具有媚惑力的大众文化,是麻醉全世界青年人的精神鸦片” [2]。如果忽略了歌词的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那么迟早有一天我们的青少年会不自觉地接受歌词中透漏出的西方价值观念,那才真是让人担忧。

3.文化霸权主义的有意渗透

近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借着全球化的东风,妄想通过文化霸权“不战而屈人之兵”,宣传其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使发展中国家心甘情愿地接受其强权政治。可以说,一直以来美国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文化渗透,而这种渗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故意为之的,正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我国提出的《十条诫令》第二条所说:“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面对如此有意渗透的霸权文化,我们的国产音乐确实力不从心。单从电影音乐来说,《泰坦尼克号》的热映带动了其主题歌《My heart will go on》的广泛流传;《哈利·波特》的上映使其极富英伦风格的主题交响音乐风靡全国;宫崎骏动漫片的御用配乐大师久石让的经典乐曲《菊次郎的夏天》更是受到极大的欢迎。而有多少人记得《一九四二》的主题音乐,有多少人会唱《画皮》的主题歌呢?这一现象并非必然。反观历史,早在20世纪30时代我们的电影音乐就有所发展,当时的大部分群众歌曲都是为进步电影所配的插曲,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转眼90多年过去了,我们并没有因为欧美大片的传入而忘记这首作品,反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今传唱。由此可见,本土电影音乐并非真的一无是处,不值一听,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当然就目前来说我们确实有不足之处,比如我们的音乐产业还比较弱小,但是西方大国潜藏在电影与音乐输入外衣之下的文化霸权主义本质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我们一味地支持欧美音乐,甚至产生凡是欧美大片必看,凡是国产影片必不看的心态,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这样的心态如果不能及时扭转,那便真要应了《十条诫令》之言了。

4.信息时代对于本土文化的加速冲击

科技的发展推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贸易条件的放宽打开了信息时代的大门,各类文化产品涌入我国市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早已超越了其表面价值,成为输出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工具。它们传输的文化产品中都暗含着西方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我国本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4]。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媒介多样化,传播手段丰富化,更给他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的植入提供了便利。在音乐传播方面,欧美音乐的传入再也不是通过费劲的手工抄写,印刷的钢琴谱、即时的MP3、便利的互联网无时不刻不为我们传递着音乐信息。可以说,只要我们想听,随时可以听到。但是这样的“便利”使得我们方便接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们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多的人沉浸在摇滚爵士之中,就会使传统戏曲、说唱音乐、民间歌曲散失更多的听众,而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之下,即使我们的传统音乐也通过这样信息化的传播,也尚未达到西方音乐之成效,这对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内部挑战

1.文化发展内忧外患,历史形成西强我弱

说起中国古代文明,用灿烂辉煌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在其发展的几千年里,一直独占鳌头,远远领先于世界诸国。但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使得国门洞开,甲午海战的惨败让清王朝统治者们终于无法再自欺欺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愚昧腐朽夜郎自大,但我们璀璨的华夏文明却在他们的手中一落千丈,难怪马克思在谈到这一段历史时慨叹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5]战争的失败和王朝的没落使得站在时代前列的仁人志士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文明,他们认为只有“师夷长技”才能“自强”,才能“制夷”。当然,顺应时代发展,学习先进文化并没有错,但在这种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很多本土传统文明渐渐为我们所遗忘,我们的“学习”更多的是直接照搬照套,或者不假思索地全盘引进。20世纪初,当时的音乐教育家们意识到音乐对于青少年思想教化的重要性,于是开创了学堂乐歌这种音乐形式,并把它适用于中小学教育之中,但在学堂乐歌创作之初,无论是内容上(宣传男女平等、军国民教育等进步思想),还是形式上(大多直接套用日本欧美民歌曲调),都明显不适合少年儿童学习演唱,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改观。建国后,本该好好发展的中国音乐又在“文革”的十年中再次遭受浩劫。八大样板戏虽然经典,但它极大地限制了音乐的自身发展,使音乐在当时完全沦为政治统治的工具,而完全忽略了它在艺术上本该有的魅力。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遗憾使得我们的文明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使得西强我弱的局面长期存在,再想重新达到如隋唐时期那样引领世界的璀璨文明,恐怕还需要我们好好努力了。

2.文化安全意识淡薄,大众文化偏向西化

其实,西方大国的文化输入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在每一个国家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它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挑战,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安全意识的淡薄。我们在津津乐道地迷恋韩剧的同时,却忘记了他们对我们的国产电视剧采取的是限量引进的政策;我们在赞扬《功夫熊猫》精彩好看的同时,却忘记了熊猫的形象及功夫的主题自古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音乐厅聆听着歌剧《图兰朵》的精彩唱段,却忘记了那其实是根据我国民间歌曲《茉莉花》的音调改编而成的。包含着各类艺术之精髓的传统戏曲无人问津,而挑选年轻貌美的男女主角、配上华美的服饰、绚烂的灯光之后的青春版《牡丹亭》却受到了不少青年人的欢迎。剧本还是原来的剧本,唱腔也没有本质性变化,试问,吸引青年人的到底是昆曲音乐本身,还仅仅是那些饕餮的视觉盛宴呢?恐怕激情的旋律、性感的舞蹈、绚烂的舞台、俊俏的演员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吧。可以说,我们的大众文化,其整体是偏向西化的。青年一代的安全意识如此淡薄,如何抵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何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者,实在让人担忧。

3.文化遗产保护不够,传统文化流失严重

汨罗江畔,龙舟竞技,粽叶飘香,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文学家屈原而形成的端午节,已经在我国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2004年它却成为了韩国的文化遗产并被世界公认。我们谴责,我们批判,我们愤慨,但这些都比不上无声的行动。多年以来,由于我们对本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薄弱,保护力度不够,许多传统文化已经消失殆尽或是成为他国历史的一部分。被称为我国音乐活化石的智化寺音乐曾经盛极一时,即使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也一直流传下来,是保存最完好的乐种之一。可是如今,虽然在音乐的艺术上及保存技术上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智化寺音乐的发展还是举步维艰,不仅传人十分缺乏,音乐音色和内容上层次单一,乐队不能达到原有的规模,远不能表现原有古乐的风采,打击乐更是面临着失传的窘境。面对此情况,国家虽已将智化寺音乐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即使将它发展成为旅游热点增加大众对它的了解,其濒临灭绝的本质并未改变。事实告诉我们,保护传统文化不是纸上谈兵,就算最习以为常的文化,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关注我们的本土音乐,不重视我们的本国文化,那我们民族文化的未来又在哪里呢,难道真要等到他们消失殆尽才知道珍惜么?

4.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文化的发展需要整条产业链的支持,有了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文化就像是有了土壤的植物,任凭风吹雨打也能生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而反观当今中国,我们本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忽视了将其看作是一种宝贵的社会经济资源,这就使得今天的中国仍处在既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大国,又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弱国的状况” [6]。与此同时,文化发展缺乏创新力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大问题,正如黄立志所说:“自80年代开始的文艺新潮,被称为创新的部分,几乎全是袭用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和手法,从意识流、朦胧诗,泛性论表现,叙事主体的介入,无不如此。文艺批评的话题,从存在主义、接受美学、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一直到全球化,全是西方话语,在这方面,中国最好的批评家也只是复述西方话语而已” [7]。拿音乐产业来说,在西方,像上文提到的《My heart will go on》、《菊次郎的夏天》等经典的电影音乐作品要么灌制唱片,要么举办音乐会,甚至运用到工艺品如八音盒等音乐附属产品的主题音乐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使音乐旋律深入人心,刺激音乐的整体发展。而反观我国,主题歌与插曲不但没有走出电影作品附属品的地位,更加没有形成一条正规的产业链——没有一场专为电影原声音乐举办的音乐会,没有专门的宣传过某一部影视剧的主题音乐。当然,近几年来在音乐产业发展方面并非毫无发展,如《中国好声音》等类似的音乐节目无疑是音乐产业方面不错的成绩,但我们还需清楚的看到,这类节目虽然精彩新颖,但却是从运营到模式完全照搬了《美国之声》。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音乐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提升创新力,更加需要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文化安全的应对策略

(一)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全球化

当前,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想要在暗潮汹涌的全球化进程中站稳一席之地,首先必须正视全球化,尊重全球化。既不可因为畏惧全球化而封闭僵化、孤芳自赏,亦不可因为迎合全球化而崇洋媚外,盲目跟风。我们必须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吸收西方文化之精粹,摒弃其糟粕,粉碎其企图通过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向我们传递西方价值观的行为。其实,华夏文明自古璀璨辉煌,良好的文化底蕴预示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先进性。贾湖骨笛标志着我国早在9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着音乐;曾侯乙墓大型编钟的出土说明着我国音乐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明代朱载堉发明的十二平均律比欧洲早了半个多世纪。当然,这种先进性文化只有“首先赢得中国人民的喜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8]。我们要继承自己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在开放性中寻求融合, 在各民族交融碰撞中寻求发展,在竞争中取长补短,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二)文化立法,增强文化安全意识

如果说尊重全球化是基础前提的话,那么文化立法,增强大众的安全意识就是应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必要措施了。文化立法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保障,“加拿大为保护本国文化,1999年2月实施了C-55号法案,该法案规定:加拿大企业不得在加拿大发行的外国期刊上做广告,否则将被处高额罚款,其目的是切断美国期刊杂志在加拿大国的财路,从而达到保护本国文化产业的目的。”[9]推进文化立法进程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我国的文化安全。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大众的意识,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和熏陶,使人民群众全面客观地了解本国文化,自觉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把西方不良文化扼杀在摇篮里。对于我国音乐市场来说,重视音乐版权与著作权更为重要,唯有音乐把关人真正做到尽忠职守,音乐受众积极响应立法号召,才能营造出良好的音乐发展空间,我国传统文化才能在信息时代消费文化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

(三)文化申遗,全面保护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是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更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征。在新时代的今天,保护传统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扰不仅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更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来说可谓意义重大。目前,虽然已经开始逐步对饱含民族特色的音乐种类进行申遗保护,如2001年我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又有古琴、新疆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等众多传统音乐艺术相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力度仍然不够。我们对其保护的速度依然赶不上部分音乐品类消失的速度,智化寺音乐面临失传窘境、凉山口弦仍只为小众知晓、部分的民间音乐文化尚未为人所知等等,这一系列的现状时刻提醒着我们文化申遗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保护传统文化的工作仍旧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进行。唯有我们充分了解掌握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在此基础上挺直腰板吸收西方文明中的进步思想,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四)积极创新,大力促进文化发展

“创新能力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兴衰存亡的关键性国家文化安全指标,创新能力便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全部内容的核心。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系统的建设,是构筑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10]在积极创新的同时,还需牢牢掌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真正形成一条文化自主的产业链。对于我国当代音乐的发展来说,必须在立足传统民族音乐之精华的基础之上,形成从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播、音乐市场、音乐伺服生产到音乐受众的多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并确保这条音乐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充满活力,稳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音乐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顶住各方压力,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强烈竞争之下保持生命力,才能使我国的文化在全球化的博弈中处于优势,在各民族优秀文明之中永葆青春。

总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并不是维护传统文化和现存文化的纯洁性,也不是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而是保障和促进传统和现存的民族文化沿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拒绝接受外来文化,拒绝原有文化的更新改造,不仅在过去没有成为维护文化安全的有效手段,而且在今天更不可能真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11]我们一方面要承认文化安全问题的存在,勇于面对文化发展中的各方面挑战,另一方面要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安全意识,充分掌握本国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坚决抵制西方不良文化之影响,防止西方文化霸权在各个方面的渗透。要在与其他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吸取营养,完善自身,以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使我们的灿烂文明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刘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M].武汉:长征出版社,2001:7-8.

[2][美]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203.

[3]美国中情局对华的十条诫令[J].党政论坛,2001,(9).

[4]关颖,邱旭冉.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辽宁警专学报,2012,(1):4-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16.

[6]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思考[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2):114-122.

[7]方宁.世纪之交: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EB/OL].(19990722)[20130202].http://www.gmw.cn/olgmwb/1999-07/22/GB/Gm%5e18125%5eGM6-2203.HTM.

[8]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8.

[9]石城.加拿大:外国期刊进国门企业不得做广告[J].广告大观:综合版,1999,(4):38.

[10]李志敏,冯江源.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参考,2005,(7):59-60.

[11]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54.

猜你喜欢
文化安全应对策略挑战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叽咕乐挑战
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