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芬
中国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在答《家庭》杂志记者问时说过:“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人,这叫渎职。老人可以帮着养,育的事一定要靠父母自己。”他还说:“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也太不会爱孩子了。会爱才是真正的爱,真爱需要学习……”郑委先生真切地道出了笔者急切想对年轻父母们说的话:“学会真正爱孩子吧”。
一、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小时候不管我,现在管我有什么用。”这是15岁的孩子在我劝他要理解父母时嘴里迸出的抱怨的话。这是模范遵纪的孩子课后聊天时愤怒地说出的话。一个个活生生的叛逆的孩子就在眼前。幼小的孩子为什么发出如此不理智的话语?正如郑委先生所说,“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父母外出打工,把第一个孩子丢给年迈的老人照顾,后来小学一年级辗转读了三遍,本该读高二,她才上初二并觉得丢脸,除了破罐子破摔,更加责怪起父母。第二个孩子是在断奶后就丢给了老家的老人抚养,上幼儿园回来过,因为哭闹,没耐心的父母再度将他扔回老家。一直到读小学的年龄又被硬生生地‘骗回到父母身边。父母照样没时间多陪孩子,孩子成绩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好坏。正如幼苗更需要精心浇灌,幼小的心灵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可刚学会叫爸爸妈妈的婴儿,却很快失去父母的怀抱。他们渴望啊,可是盼不到。总算盼到了却很快又消失。他们即使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爸妈,却心惊胆战何时这温暖又消失。他们有“被抛弃”的阴影,没有了安全感,多了心慌与焦虑。他们由渴望到失望,由失望到绝望。郑委遇到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就因3岁到5岁时被寄养到亲戚家成了“问题孩子”。年销50万册新书,当下最卖座的两性情感作家曾子航,5岁到7岁被父母丢回老家,导致几乎两年时间不与父母和同学交流,患上自闭症。本人曾因病与未满两岁的女儿分开一个月,相见时女儿对我却如同的陌生人般。种种警钟为年轻父母们敲响:千万别把幼小的孩子丢开!
二、用科学的方式,以最大的耐心与爱心去关爱孩子
曾被父母抛开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难免会产生陌生与不适应。如果父母不能科学地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只认为“老子我怎么说,你就该怎么做”,那么你不配为人父母。孩子对父母的期待你们了解吗?上文提到的模范生,虽然高又帅,却一脸忧郁,不自信。和孩子的母亲交谈,问她是不是几乎没表扬过孩子,回答说是的,几乎没有。见孩子成绩不佳就大声斥责,幼小而不安全的心怎么能不受伤?积累久了就是爆发,甚至是恶性事件的发生。当然也不可溺爱、放纵孩子。有的父母认为要弥补爱,对孩子有求必应,就恨摘不到天上的月亮。熟不知这是在害孩子啊。从此孩子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不如意,撒泼放肆,无所不能。父母害了孩子,苦了自己。所以年轻的父母们,要学会科学地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从身体到内心,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育孩子,让他们健康地生活,善良地长大。
三、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显而易见,父母的举手投足,都将深深地烙在孩子的脑海里。有个故事是这样的:老人和儿子一家围桌吃饭,颤抖的手弄脏了桌子,打破碗。夫妻怨烦,于是做了木碗木盘,把老人赶到靠墙的桌子自己吃饭。几天后,小孙子在家里忙着削木头,儿子疑惑地问缘由,小孙子答:老了你也会和爷爷一样,我这是为你准备木碗呢。夫妻俩惭愧,马上请回老人同桌吃饭。是孩子教育了父母,还是父母教育了孩子?孩子的模仿力是超强的,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郑委说:“想教育好孩子做好两件事足矣:一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实施者们成为孩子的榜样,此为“上行下效”;二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道德观,并教他如何做人,此为“使其向善”。
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为了让稚嫩的花蕾能够鲜艳地绽放,为了让孩子能健康阳光地成长,年轻父母们,请学会真正爱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