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亚 苗迎春
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材,同时最大程度地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
关注教育主体的意义和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在现行的地理课堂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仍滞后于新课标要求,使地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而不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调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因此,为革除这些弊端,优化地理教育教学,就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不同的教育理念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地理课程,从教材走向生活世界。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他的生活教育理念就是要求人们走出书本,重视现实生活。生活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人们的衣食住行、外出游览还有一系列的自然天气状况都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因此,现代教师应树立一种“生活化地理”的教育理念,在备课与教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本身,以教材为指导,大胆采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生活之中有如此有趣的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美国教育学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立足生活,建立一定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把那些已知与未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生活的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并全生身心地投入学习。但是也应注意,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因为只有选择符合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材料来创设情境,学生才能有最真实的感受,从而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编造虚假材料,学生则会因为缺乏实际生活体验,很难与教师产生共鸣,这就瓦解了“生活化”的桥梁,不能促使学生的真正发展。例如,学习“太阳运行轨迹”时,教学生观察太阳的运动轨迹,可以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判断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然后判断学校的大门朝向。如此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一定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挖掘生活化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的衣食住行、外出旅游、气象变化等无不与地理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因为对学生而言,只有与其自身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认识,才是最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打破常规教材限制,从学生生活中挖掘丰富资源,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学会并使用地理知识,探究发生在其周围的地理科学的现象及变化,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体验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也可以为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例如,讲授“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时,要求学生在一盆水和一盘沙同时受太阳照射一个上午后,用手分别去感受一下哪种物质的温度比较高,到晚上以后,还是这一盆水和一盘沙,再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得到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所以对“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这一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对学习有关气候知识帮助甚大。
四、设计生活化激趣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生活化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永远胜过任何责任心。”教师创设新颖别致的生活化问题,使学生能够多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既有利于培养积极心态,又强化了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生活化问题中思考,不知不觉便掌握了理论知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把教学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点,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问题有机结合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解释、发现、创新,使地理课程更好地面向学生、面向生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例如,学习“大气的成分以及大气各种成分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和折射反射作用”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天空会呈现出蔚蓝色?阴天的时候天空为什么又是灰蒙蒙的?这或许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问过自己很多次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多创设如此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一定能够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不会感觉到地理是与自己生活相距甚远的一门学科。
五、构建开放民主的和谐课堂
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其中,教学内容开放是根本,教师应首先树立新的教材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和善于对教材适度压缩、删减或拓宽,把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入课堂。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要注意开发个性化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地理教学民主化是要在教学中除去一切对学生不公平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开放、民主的氛围,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迁移,从而更有利于地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中学地理教育是侧重普及式、基础性的知识教育,其所研究的内容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一种常识性的、生活性的地理。因此,在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现象,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地理问题,明白我国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养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地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明确,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现代教学不能只单纯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应以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目标,只有把教育的本身看作是一种生活,教育才能真正地回归到“培养人”的本质属性 。任何一种知识都不能够脱离生活而抽象地存在,地理教育与生活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地理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符合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种生活化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能够切实填补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鸿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对人们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可以用课堂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增强生存能力,真正做到用生活促进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