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
当下,考试仍然是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解题,掌握解题的方法,避免在题海中迷失方向,下面说说我在压强复习课中给予学生的几点指导,和各位同仁交流。
1 审题要清
1.1 审题时要分清考查的知识点,不能盲目作答,特别是气体压强和流体压强容易混淆。
例1:大气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以下事实中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的体内
B、用吸管很容易从瓶中吸取饮料。
C、大型客机在升空
D、拦河大坝的截面上窄下宽呈梯形。
例2: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列现象可用這个原理来解释的是( )
A.氢气球离开手后升向高处 B.直升飞机悬停在空中
C.人能够漂浮在死海海面上 D.船只并排航行易发生碰撞事故
例题1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A,我了解到他们认为吸取药液和注射药液都是利用大气压,说明学生对于如何利用大气压不清楚,一部分同学选择C,主要是学生混淆了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例题2有很多同学在答题时选择的是B。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弄清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就是让物体,容器、液面的一部分空间的大气压强几乎为零(较小),另一部分仍有大气压强(较大),例如,用吸管从瓶中吸取饮料,因为嘴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了(吸管内的气压减小了),饮料液面处大气压强较大,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人就"吸到"饮料了。
大型客机在升空,飞机飞行时气流从机翼的前缘开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气流比下方气流的流速大,下方气体压强大于上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机翼获得向上的升力。如果物体是利用流体压强,必然是物体的两个侧面都有空气且气体的流速不等,产生的大气压强不等,从而产生压力差。例2中的B选项,因为直升飞机有螺旋浆,学生很自然的认为直升飞机也是利用流体压强,其实直升飞机悬停在空中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学生弄清气体压强和流体压强的特点才能答好这类选择题。
1.2 审题时要从题干中筛选有效信息,判断选择题是推理类还是计算类,利用好题中隐含的条件。
例3:如图1,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裁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甲
C P甲>P乙 D 无法判断
这个题只要通推理就可得出结论,原来他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正方体(设边长为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利用P=F/S=(ρa3g)/a2=ρga,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剩余部分ρga不变,所以剩余部分压强不变。如果采用计算的方法来求解,费时还容易出错,所以审题一定要清。
2 答题要巧,选用准确的公式、规律、解题途径,同时答题时要条理清晰
2.1 固体压强可以选取下面两个例题教学。
例4.如图2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豆浆的密闭杯子,以四种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杯子上表面面积是下表面面积的2倍,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分别是p甲、p乙、p丙、p丁,则( )
A.p甲
C.p乙
例5:有几个粗细不同,但长度相同的铁制实心圆柱体,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那么( )
A、较细的铁柱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 B、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一样大
C、较粗的铁柱地面产生的压强大 D、无法比较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强的大小
答题时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晰,例题4利用公式P=F/S,在草稿纸上推理过程如下:
通过有条理的推理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p乙
综上所述:比较固体压强的大小一般用P=F/S,当物体的体积可以用V=Sh计算时,固体对接触面的压强也可以用P=ρgh来计算。
2.2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选取以下例题教学。
例6:如图3所示的三个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等高,由此可以判断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 )
A、甲大 B、乙大
C、丙大 D、一样大
例7.如图4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
A、p甲 > p乙 B、p甲 < p乙
C、p甲 = p乙 D、无法确定
例8:如图5所示,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向盐水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水对杯底的压强是( )
A、压强变大 B、压强变小
C、压强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因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普遍适用的公式是P=ρgh,例7中三个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面等高,所以三个容器底部压强一样大。例8中虽然也是利用公式P=ρgh,但液体的密度需要通过推理得出:m甲=m乙,V甲
综上所述:当容器的形状规则时,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用P=ρgh或者 P=F/S计算都可以;当容器的形状不规则时,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只能用P=ρgh,
当然公式也要灵活运用,例9:如图6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B PA=PB=PC
C PA
如果直接用公式推理法: PA=PB=Pc, hA>hB>hC ,所以ρA<ρB<ρC 。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 PA′= PA-ρAgh;PB′= PB-ρBgh;PC′= Pc-ρCgh,因为ρA<ρB<ρC,所以ρAgh<ρBgh<ρCgh所以PA′>PB′>PC′。这样解题比较繁琐。利用极限法思想解这个题更好,由于题目没有限制抽出的液体高度,可以理解为抽出的液体高度恰好等于C液体的深度,则容易得出PB>PC, 同理,则容易得出PA>PB,所以PA>PB>PC。
2.3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选取以下例题教学。
例10.如图7所示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水放置,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
A. pA>pB FA>FB B. pA C. pA=pB FA 判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般根据F=P×S推理得出结论,但本题中PA 综上所述: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时方法1:用F=P×S( P=ρgh)计算;方法2利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容器底部受到的F与G液的关系(如图8所示)。用哪个方法要看题中所给的条件,像例10中利用F=P×S计算较繁琐,就可以利用方法2,根据容器的形状直接判断出FA=G液,FB 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解题,掌握巧妙的解题的方法,授学生以"渔",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物理,找到学习的自信,感受物理的理性思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