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之感

2013-04-29 22:45张凯忠
考试·综合 2013年5期
关键词:斯氏通史历史学家

张凯忠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平和静心、通俗易懂的语言,充满哲理、关切现实的沉思,放眼全球、不拘一隅的立场总是能给读者以如坐春风、无限启思之感。其自初版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一直为各国读者所喜好,从而不断推出新版。1999年,《全球通史》第7版问世,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译本出版。笔者读之,深有感触,尤是其充满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和力破"西方中心观"的全球视角是最为突出的。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对此著作的阅读和领悟,略谈读《全球通史》的深切感受。

每个时代都孕育、呈现出新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第7版的致读者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每个时代都要书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书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索新的答案。"并且说明:"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30个年头现在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答案与出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此书给读者的一个重要印象是,在每一编的最后都有一个"历史对于今天的启示"这个部分,从"人性的本质"、"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到"发达社会与'遏制领先'"、"历史中的种族",再到"从世界历史看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等等,无不彰显了斯氏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作者对人类文明的现状和未来的深深关怀之情。在"人性的本质"一文中他称:"历史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核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因为战争的发生不是因为人类的本性,而是因为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又是由人类来组成的,因而它也可以由人类重新构建"。 在"從世界历史看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一文中他亦指出:"问题已经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看起来黑白分明。当亚洲人民成功地采纳和应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时,这不仅仅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同样,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计划经济和一党专政时,这也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抗。现在在第三世界中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灭感都在增长,这种幻灭导致了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陷入混乱"。 作者把对历史的阐述与现实的思考、未来的展望巧妙地连在了一起,作者不停地问自己"历史对今天的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历史上,"人类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就",但人类也同样面临着未来灾难的威胁。 所有这些充满着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给这部史学名著带来了独特的价值,启发了读者的思维,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从"问题意识"这点看,面对世界历史、面对宇宙人生,斯氏是一名"入戏的观众"。

《全球通史》给笔者感触很深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其力排"西方中心观"的全球视角,亦可称为"全球史观"。作者在致读者前言中称:"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 那么如何理解这种全球视角呢?斯氏认为世界史的研究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并称自己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断不同。" 这种观点是有理想化的成分的,但并不否定历史学家向它靠拢的努力,就像历史研究有历史学家的主观性一样,不可能真正地复原历史本来的面貌,但这并不能否定历史学家不断向客观真实历史靠拢的努力。全球视角即是如此,历史学家不可能摆脱自己所处的国家、地区、民族而独立出来研究历史,但这并不能否定研究者所持有的全球视角的立场和不断向全球史观靠拢的努力。实际上,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努力按照全球视角来审视整个世界史的,在第7版的《全球通史》中,以全球视角来审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世界历史的事例俯拾皆是,"在古典时代的数世纪中,欧亚大陆的所有地区都作为同等的地区互相影响" ;"古典文明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 ;"全球性的观点不仅要考虑扩张中的西方,而且要考虑西方扩张所至的诸地区" ,等等。斯氏的全球视角给世界历史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使世界历史的进程变得炯炯有神。透过全球视角,读者可以撑一支时代之篙,沿着时间之河漫溯《全球通史》,来观赏或是夹岸芳菲,或是荒草芜树的世界历史场景。

猜你喜欢
斯氏通史历史学家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西方音乐通史写作中的流行音乐
中蜂斯氏蜜蜂茧蜂的生物防治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斯氏钝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
凡尔赛宫在世纪法国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分析
傅斯年向夫人认错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关于“斯氏体系”的系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