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生虎
【摘要】本文依据生态学理论,结合网络多媒体教学特征,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讨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对于构建课堂生态的作用和意义。客观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原因,提出树立生态型课堂观念,构建具有生态特征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从而改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以期推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不断深化改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态学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网络多媒体
【基金项目】该研究为:2012高教社——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网络多媒体环境中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大学英语多元教与学的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14-02
“生态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德国物理学家E.Haeckel首次提出来的,指出这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aller,W.)在《课堂生态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概念。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L. A. Cremin)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建议运用生态原理研究教育的发展规律(王雪梅,2011:28)。本世纪初,Tudor于2001年出版了《语言课堂之动态性》,Leather在2003年出版了《语言习得生态学》,这标志着生态外语课堂的正式形成(魏晶,2010:70)。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生态学研究进一步拓宽深化。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
国内对教育生态学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比较集中在生态教育研究的宏观层面,即把教育生态简单地理解为教学环境的营造;对生态教育的微观层面、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不多。更重要的是,对于把生态教学理论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或者完全忽略。本文将依据生态教学理论,结合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征,探讨基于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生态学教学观念,促使我们加强教育过程中的生态意识,整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教育生态因素,从而提高教育效率,以期构建和实施生态化网络外语教学。
1.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
1.1教学内容单一
1.2教材内容滞后
1.3学生地位被动
2.大学英语课堂生态
课堂生态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课堂生态研究主要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关注、研究课堂问题。多伊尔(Doyle, W.)和庞德( Ponder, G.)把课堂生态界定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根据这一观点,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就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种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生态因子之间所构成的“网络”,即微观生态系统。所以,对课堂生态因子的研究总是关注这三个因子中的某一个或多个, 同时,其中一因子又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因子互相关联。
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是一种动态和谐的、自然与人工互补的生态系统,以一种整体、和谐、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呈现。其中教师与学生是系统中的能动因素和主导因素,双方的良性互动决定了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系统中的生物因素;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即课堂环境是课堂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包括物理环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氛围等,这些非生物因素不仅仅为外语教学提供基础,还是促进教与学的重要外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由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教学媒体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元素,在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因子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了生态因子中重要的构成要素。
3.利用网络多媒体开展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优势
对传统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后发现,将网络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显得尤为迫切。而且,这种引介不是盲目的追风,其是源于教学的客观需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其优势体现如下:
3.1教学内容的拓宽
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有机整合促使外语教学由传统的封闭式和单向性的知识与技能传播转向开放式和多向性,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使师生有广阔的选择空间,打破了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将师生置于开放的生态系统中,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教师有机会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实现学习主体与环境的有机整合,克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温室效应,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教师不再受累于单一教材的束缚,可以自由的搜索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材料,从教材层面丰富教学,强化了教材的时效性,贴近了社会生活,对教材的改革也具有启发意义。同时,多媒体的引入,让教师省去了板书时间,从而腾出一定时间和学生交流互动,给教学的生态构建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又有创新意义。
3.2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道”。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可以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即信息搜集与加工型、人际交流型和问题解决型。学习者在此环境中学习时,享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语言学习材料,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体现出其主导作用: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交际活动的一员,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生态因子的可持续发展。
3.3师生间的和谐互动
“教育生态学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互动”。 网络多媒体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超越时空的立体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关系由霸权、控制转变为多元、共生,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参与者和探索者的身份与教师平等交往;同时,生生之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而实施双人、小组、班级活动,有利于生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师生、生生之间的这些直接、频繁的交往和紧密合作促进了课堂的和谐性;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减轻焦虑,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与其他生态因子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社会、自身及自然的和平共处。
3.4灵活多元的评价体系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个体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因而,用统一和标准化的传统方式来评价学生有其局限性。网络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具有快速、及时的特点,网络环境使得有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不但可能而且可行。
3.5实现教师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将网络环境引入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全新的课题,它要求教师不仅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如计算机及其网络或一些教学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还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一些趋于成熟的教学模式,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新的角色定位。
4.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学认为,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是平等的,而且是相互作用的。如果把教学视为生态系统的话,则作为系统中的构成因子——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生态化课堂教学强调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学生在开发教学资源中的主体作用,重视资源开发及生成过程的潜在教学功能,努力实现资源开发与教学活动的和谐与统一。
5.结语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的原因,亦有学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教师应该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打破自由想象,激发阅读热情,提高阅读质量”。同时,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人的理论和实践素养,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并学会运用科技和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的形式和途径。通过树立生态型教学观念,构建具有生态特征的英语阅读课堂,从而改进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Leather, J. & J. Van Dam. 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
[2]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堂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4).
[4]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5]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
[6]黄芳.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1(1).
[7]刘森林.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3).
[8]马武林.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1(3).
[9]王雪梅.基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英语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监督控制体系[J].外语电化教学,2011(1).
[10]魏晶.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者个体生态环境建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