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质课比赛管窥高中语文文本教学

2013-04-29 00:44贾燕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优质课魅力多媒体

贾燕

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直是一个能让高中语文教师切磋、学习、提高的平台,无论何地、何种级别的优质课大赛,其评价标准都是语文新课改的风向标。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评分标准“教学过程”一项的表述为:“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优化。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里明确表明了让学生回归文本、体悟文本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语文优质课由“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热闹逐渐走向“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朴实。

一、由“浅度阅读”到“深度挖掘”

虽然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对文本的阅读,但由于优质课比赛是一种展示课,比较关注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以及学生的参与活动,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能更好地展示教师个人风采,或者为了让课堂更活跃更流畅,授课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回避难点,或设置很多学生张嘴就能答出的浅层次问题,或大量引入教师个体情感体验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

另外,很长一段时间内,优质课比赛也比较关注课堂的创新性,课外拓展甚至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亮点。从内容上讲,既然是课外拓展,在定位时就有游离文本的嫌疑;从课堂结构来讲,它是课堂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要出奇制胜赢得评委与听课老师青睐的重任。这就可能造成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过于求新求异而与挖掘文本的方向渐行渐远。

但是,现在语文优质课评价越来越看重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是否恰当、深入。以2011年河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为例,《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授课教师沉稳大方,循循善诱,其个人魅力征服了很多听课教师。但后来评课时,提到这节课重在教“是什么”,而忽略了教“怎么写”。文本挖掘上没有注意品味这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这节课在品味语言方面的缺失成了一个重要的失分点。

再如讲授《归园田居》的教师比较年轻,虽然大赛经验不足,因为紧张而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但评委给出了当天的最高分。除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设置的问题是紧紧围绕文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如:“作者笔下的园田生活是怎样的?”“他是如何描写田园生活的?请找出一些句子分析。”(教师提示:可从景物特点和手法的角度切入分析)“请任选一两个句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另一位教师教授《六国论》,在品读课文体悟情感环节中运用“批注”方式引领学生分析文本的做法也广受好评。

优质课比赛已经由注重教师个人魅力展示,转为更看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任何背离语言文字而言他的热闹都是浮华的,走进文字静静地阅读,细细地品味,深入地品鉴才是当今语文课堂的本色。

二、摒弃过多的课堂预设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考。

有许多优质课,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注重形式的,课上常常有集体朗诵、个体朗诵、单独提问、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形式的运用,课堂是否有学生活动似乎被认为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否高,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突出的重要标志。其实,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很多问题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学生不过是教师的合作者甚至配合者。课堂容易成为教师自己的表演台,而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一节课下来,热闹是教师的,学生收获有限。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问题进行,被牵着鼻子走,但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对文本独立思考的机会,理解的困难之处都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仍以2011年河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为例。在这次比赛中,不管生本设计是否恰当,教师都在努力关注学生听懂没有,理解没有,掌握没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极枯燥的文章,但这节课却获得了89.625的高分,其中一个精彩的环节就是当学生对第二段的归属争论不休时,教师先把这个问题搁置,先引导学生对后几段进行研读,让学生把握了文意后,水到渠成地解决了前面的问题。教师这种搁置争议、杀回马枪的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而不是根据自己的课堂预设生硬地往自己的备课方向引导。相反《望海潮》一课,在学生对文意理解发生分歧时,教师没有因势利导,而是草草几句概括后又拉回到了自己的授课流程中,缺少机智的课堂生成,让很多听课教师为之惋惜。

现在的很多教学都是学案教学,学案是把双刃剑,可以明确学习重点,但也容易把课上得僵化。理想的课堂,不但有针对文本主线预设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抓住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于无疑处生疑。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深入文本,个性化阅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迸发生成的课堂才是真正精彩的课堂。

三、摒弃多媒体使用上的赘余

多媒体走入课堂以来,曾有一段时间,大量的声光影充斥了课堂。特别是在教学大赛的课堂上,很多教师的主要精力不是在教材和学生上,而是一股脑地倾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2005年河南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边城》导语使用伴随优美音乐的多媒体画面,《雷雨》有多媒体人物对话,《孔孟》有孟子诞辰的新闻短片,《林黛玉进贾府》听了《枉凝眉》的曲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放了电影片段……不胜枚举。

但是,新课改走过这些年,大量的多媒体运用已经成为败笔。2011年的河南省语文优质课比赛中,38节课里,选用影视片段的不超过5节,以图片、视频的视觉享受代替耐心品读文本自身之美的方式方法已经被摒弃。课件要求美观大方,质朴实用,真正为教学服务。这显示出教师日臻成熟的心态。

的确,影像资料中的画面或许是精彩的,悦耳的音乐或许是让人陶醉的,但那绝不是文本语言本身的魅力所在。画面一旦定格,语言中传达的无限可能性变成了确定性,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了唯一的哈姆雷特,对语言的品析、鉴赏、联想和重构也不复存在了。而另外一些课,多媒体只是成了黑板的替代品。由于提前制作而不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随机更改内容,这些多媒体课件反而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罪魁,限制了课堂的生成。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永远无法离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教学,是最容易走向虚浮的,最容易沦为肤浅的表演课。语文课堂必须以服务学生的语言学习为中心,而不是让学生远离语言。只有深入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挖掘文本意蕴,让学生体味到语言魅力的教师,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师。

最本真的美是真正打动人心的美;当师生都静静地沉浸在美丽的语言中,用心灵来交流的时候,任何的喧嚣都是一种打扰。繁华落尽,返璞归真,这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更是课堂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458030)

猜你喜欢
优质课魅力多媒体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东方欲晓》的魅力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
让化学观念深入于心——观摩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