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劼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 激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67-01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只有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常有一些语文教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却不领情,这是因为教师的所言所教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情感这个杠杆,“撬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极易点燃学生激情的课程,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故事动人,富有哲理,只要善于抓住课文的特点,就能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方法、个性气质等各不相同,他们在阅读同一文本时,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不能千篇一律,既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运用故事点燃激情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故事。无论是故事性较强的写人叙事的文章也好,还是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文言文,大多都有一个“故事核”。中学生都喜欢情节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课文中的故事,自然地引入教学,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燃起激情,主动地进入课文学习。而对于一些课文,虽然它们没有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但教师可以根据与它相关的趣闻、轶事、典故、作者故事、写作背景等资料,自编一个简短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如在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教学中,笔者便通过作者普希金这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俄罗斯文学之父”传奇的一生来引入课文。作者普希金出身于贵族地主阶层,但他的一生却为了革命而奋斗。他的诗作引起沙皇政府的不满和仇恨,因此他两度被流放,却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通过这个故事,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又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对作者的遭遇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从而促使他们欲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
二、运用悬念调动激情
中学生对未知的、新颖的、奇特的事物都有探索的激情,都有刨根问底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前或课中,特别是讲到关键的情节或内容时,可通过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促使学生以探究的情感去阅读课文。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运用悬念的:“我们都知道,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唯我独尊。但是有一位皇帝却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去‘会见他的臣民,他高兴而来,却受尽了羞辱。一个位高权重的皇帝,为何会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受此羞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地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
又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笔者在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当发生狗咬人的事件之后,狗往往会受到处置或扑杀。但是,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的过程中,前后却经历了5次变化,他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狗的命运又将会如何?”从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到狗的命运,这样巧设悬念,让学生猜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预测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
三、运用探究延续激情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探究式的教学任务,激发、延续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让他们进行探究:(1)父亲为儿子做的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情是不是很普通?说说你的理由。(2)“我”对父亲的背影并不陌生,而且“我”也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对于父亲的背影,是什么让“我”多次流泪?又是什么让“我”如此感动?(3)你对自己父亲的背影有什么印象?小时候看到的父亲的背影,与现在看到的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多次阅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练习,从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归纳课文的主题,并从课文中感受到至爱亲情,心灵和感情受到触动,从而学会珍惜,懂得感恩父母。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提问法、情景引入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巧妙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只要教师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多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