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管窥一二

2013-04-29 12:41李建国
学周刊·下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次声波赫兹噪音

李建国

物理和人类息息相关,须臾莫离。它是洞彻自然之法宝,明了宇宙之良器。教学以来,笔者不惮劬劳,寤寐一心,对教学深研穷磨,日夜探讨,今例举几点教学体会,以期对同仁教学有所增益。

一、通过生活体验,加深知识印象

例如,学习声现象时,通过实验探究,我引领学生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为了增加感受,我带着他们来到十字街头,感受街上喇叭声声,一旁施工工地机器轰鸣,让他们知道噪声的来源。

1.提问。怎样减少和降低噪音?如何控制噪音?噪声声源控制不了怎样进行阻断?

2.探究。引吭高歌、鸟儿婉转、蟋蟀鸣叫、蛙声阵阵,这些声音如何产生?了解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后,我们再通过实验证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培养。习惯能够主宰人的一生,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手实验的好习惯,要学会利用现有物品进行科学探究,学会分析,善于推理,勇于质疑,懂得应用。

4.要求。分清乐音与噪音,详细了解噪音的特性及危害,熟悉具备隔声性能的材料。

5.拓展。噪声扰人,人耳听及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赫兹;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其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在水中远距离传播,应用范围极广,可用来焊接、测速、清洗、碎石、测距、消毒、杀菌等等。次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次声波的波长极长,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次声波对人体有很强的杀伤力,甚至致人死亡。

6.关注科技发展,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内在的组成部分。

我在刚接触多媒体教学时,总是把每堂课都设计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去追求外表的华丽以及“震撼人心”的效果,把一些本来很好说明的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也做成了动画,甚至把习题都做成了幻灯片。实践证明,这是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目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常规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当的问题。为此,我就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一些尝试。

1.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物理教学中,有的物理概念比较抽象,这对于抽象思维还占主要方式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的,这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明显。如一些围观世界的运动过程,电、磁反应的过程和轨迹等。

2.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中学实验仪器和时空的限制,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这些过程,辅助物理课堂教学。

以下这些情形用多媒体展示或动画演示效果较佳。

(1)课堂中做不出的实验,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和视频资源来支持教学。如固体的扩散现象、原子结构,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模拟等。

(2)抽象的物理问题,如电流、电流方向、磁感线等。

(3)太快的动态物理过程往往不方便定格研究,如分子的热运动,可把它做成模拟动画以利于研究。

(4)太慢的动态物理过程,利用动画可加快物理过程的进行,如天体运动等。

(5)图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如电学、光学课时画图例,而且采用多媒体显示图象的功能。

(6)实物展示不方便的实验仪器的原理介绍,如天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及其读数方法,把它们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

(7)实验不清晰,需要用科学模拟补充。在“补充”之前还是要先做实验的。如做“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的实验时,由于外界光线太强,干扰太大,可以在做了实验后,再作补充。

上述教学体会,管窥蠡测,教海浩瀚,难可俱陈。总的来说要让学生要树立科学意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实践,以“科学家”自任,持续努力,为将来的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次声波赫兹噪音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基于双频联合处理的太赫兹InISAR成像方法
太赫兹低频段随机粗糙金属板散射特性研究
太赫兹信息超材料与超表面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次声波杀手
次声波武器极其可怕
自适应滤波在地震次声波信号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