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巧用“争辩”

2013-04-29 10:27李春菊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验数学课堂概念

李春菊

【关键词】数学课堂 争辩 概念 体验 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32-02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更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乐趣与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争论,促使学生之间展开沟通和讨论,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对“真相”的探求中,从而在激活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教学。

一、在争辩中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小学生的思维通常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想让他们有效地接受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理解概念的机会,并让他们以自己的认知为基础展开探索,他们就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认识,从而实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案例1】 《认识角》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角?角有几条边?角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

生1:我觉得我们身边存在很多角,例如桌角、墙角等,这些角充分说明角只有两条边,这两条边是两条直线。

生2:不对,应该是两条线段,你看桌角、墙角的两条边没有无限延长,不能无限延长的线就是线段。

生3:你们都错了,应该是两条射线,即使是桌角或墙角,他们的两条边无限延长之后角是不会变的。而且它们都是从一个顶点出发,所以应该是两条射线。

师:听完他们三人的描述,你们觉得谁说的正确?

生(全体):我们认为第三个同学说的正确。

师:非常好,那你们能帮老师总结一下角的概念吗?

生(全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叫做角。

……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角的概念,而是通过问题让学生展开“争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做任何评价或更改,而只是充当着“指南针”的作用。学生通过这样的“争辩”,不仅及时地发现了直接的错误之处,同时也及时地将错误改正过来。

二、在争辩中获得数学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时常会碰到很多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争辩”,在争论中获得数学体验。

【案例2】 《圆的周长》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圆,你们还想了解有关圆的其他知识吗?

生(全体):想。

师:现在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有两块不同的镜片,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是边长为13cm的正方形,还有一块是直径为14cm的圆形,同时旁边还有一条长50cm的镜框材料,你们能告诉我这段镜框材料是配给长方形还是圆形的镜片吗?

生1:我觉得应该配给圆形,因为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上4,得到的结果是52cm,材料明显不够长,所以应该是圆形。

生2:我不同意,因为圆形的周长我们计算不出来,如果圆形的周长也超过50cm呢,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生3:要是能找着实际模型,比比不就知道圆形的周长了吗?

师:是啊,这可真是个大麻烦。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计算出圆的周长吗?

生4:直接拿绳子绕圆周一圈,然后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知道了。

师:嗯,方法是不错,但这个方法不带有普遍性,如果老师想知道地球的周长,用绳子可以怎么量呢?你们觉得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呢?

生:是半径,因为我们只知道半径。

师:让我们实际操作看看圆的周长和半径究竟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几个既有半径又有周长的圆,然后引导计算。)

在本案例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一直有疑问,一直在思考。同时,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引,学生间的不断争辩,让“圆的周长”这个问题逐渐被解析出来。最后,通过大家的实践摸索,计算出圆与半径之间存在的关系,即圆的周长等于半径的两倍乘上一个固定值π。通过争论,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圆的周长和其他数值间的关系,同时也感受到了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优势,加深了对应用数学的理解。

三、在争辩中发展数学思维

枯燥乏味的课堂往往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而教师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和发散思维,让每个学生在争论中都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想”表达出来,而老师从这些“所学所知所想”中就能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案列3】 《一亿有多大》

师:我们知道一千有多大,但是你们是否知道一亿有多大?

生:一亿有一万个万。

师:那你们能把一亿这个数表示出来吗?

老师:大家知道一亿有多大了吗?

(学生埋头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起来)

生:8个“0”。

师:答案有7个“0”,6个“0”,5个“0”。

大家疑惑不解,于是笔者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把一千看成十个100,也可以看成一百个十。

学生茅塞顿开,纷纷在作业本上写出另外的答案。

过了一会儿,学生写出了一万个10000、十万个1000、百万个100、千万个10等答案。

对于《一亿有多大》,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亿、千万、万、千、百、十的单位换算。通过有效的争论,学生不仅掌握了单位的换算,更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问题的争论,在“争”中求“真”,从而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责编 韦建成)

猜你喜欢
体验数学课堂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