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贤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一说起作文教学,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说起考场作文,总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一是受传统思想禁锢,认为写文章是很严肃的事情,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生活的积累,从而不认可考场作文这种“文字快餐”;二是观念作祟,怕领导批评“八股”,怕同行非议“古板”;三是不知不觉中以作家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其实,教师大可不必设置“人为禁区”,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训练学生应付考场作文。那么,训练考场作文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一、训练学生认真审好题
审题的作用在于切题,从而杜绝偏题、离题或者跑题。绝大多数作文评卷老师都把文章是否切题作为评价文章成功与否的第一要务,足见审好题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审好题呢?首先是读懂作文题目。所谓懂,就是基本理解出题者的本意,不偏题、不离题、不跑题,有的放矢。其次要审好副题,即确认作文题目是全命题还是半命题,或者是在给出材料的基础上自拟题目,都要心中有数。
二、训练学生的“文字包装”
字体工整优雅、卷面整洁会对作文拿高分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个道理务必要向学生讲清楚。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练字。学生既能从漂亮工整的字体中“获大利”,又能从练字中陶冶身心,一举两得。
三、训练学生不同旁人的思维
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就是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作文要获得高分,不要说“语要惊人”,思维和思路比别人高一等,至少要不落俗套。如果人云亦云,就不可能给人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在切题的基础上别具一格呢?没有什么捷径,归根到底需要长期的积累。特别是名言警句、好词佳句以及成语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多读名家名篇,只有多读,才可能“其义自见”,才可能“下笔如有神”,才可能考试获高分。
四、训练学生提炼作文的三个“显眼点”
作文评卷是一项有时效限制的枯燥工作,评卷老师不可能反复斟酌考生的每一篇作文。考生就要投其所好,把握好作文的三个“显眼点”:一是题目;二是开头;三是结尾。好的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灵魂,能一下子抓住人的眼球。文章的开头,亦即古人说的“凤头”,总体要“小巧,亮丽,夺目,入题迅速,先声夺人”,如同凤凰的头冠一样引人注目。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章的结尾既要收题简练迅速,又要让读者意犹未尽。
五、训练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
首先要养成凡事皆观察的习惯。其次要养成有目的地观察的习惯。有目的地观察,就会经过大脑深层的思考,往往沉淀下来,存留在记忆中的某个“文件夹”,作文用到时就会被灵感触醒,进而行文如流。再次要善于通过各种媒体快速获取素材。现在的媒体五花八门,尤其得到青少年的青睐。教师要紧紧跟上媒体时代的步伐,根据“有理、有度、可控”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快速地收集有用的素材。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常见的积累素材的活动。如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一句话新闻活动,学生轮流进行;每周每人背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由学生轮流每天写一则“我喜爱的一句名言”;利用班会或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故事讲演赛;节假日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等。这些实践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为写作积累素材。
六、训练学生的写作速度
考场作文写作的速度尤为重要。我们提倡不但要写好文,更要快速写好文。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训练时强调限时写作。两个小时的语文考试,留给作文的时间通常是50~60分钟,平时作文训练就要求在这个时限内完成作文,决不允许超时,甚至是写隔夜作文。只有平时多这样训练,学生才能确立写作的时间观念,上了考场不慌忙。
七、训练学生的写作心态
训练学生坚决克服四个方面的心理弱点:依赖,畏惧,随意,封闭。针对这四个常见的写作心理障碍,第一训练学生不依赖教师,不依赖范文,不依赖固有的思维定式;第二训练学生不畏惧写作,特别是词汇积累少、经常文不达意的学生,教师要“扶、帮、带”,不能动辄嘲讽;第三训练学生杜绝随意写作,不能信马由缰写到哪就算哪,不能跟着感觉走,要带着目标去写;第四训练学生写开放式作文,不能闭门造车,尤其是性格孤僻、家庭境遇不如意的学生,更加要引导他们远离封闭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训练,暗示学生考场作文亦不过如此,平时训练过了,上了考场正常发挥就行。这样,学生反而心态轻松,容易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