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梅
语文是工具学科,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型,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更好生活的基础。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角度来看,借助于阅读课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糅合。从当前的高考模式来看,语文在江苏高考所占的比重很大,提高高三语文阅读课的效率将直接反馈为高考的成绩。那么,高三语文阅读课主要和学生阅读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重点阅读经典,即经久不衰、值得回味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文学的精髓之所在,不管是语言结构、修辞、词汇和思想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阅读经典、鉴赏经典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经验,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获得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共同提升。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我们将经典阅读的每一个环节合理地设计好,教师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创设有趣的语言情境呈现出文章中的意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效果,实现鉴赏收益的最大化。笔者就经典阅读的方法、技巧和具体步骤谈几点看法,望能有助于实践。
一、经典阅读的方法及技巧分析
教学是一门艺术,经典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将一些教学效果比较明显的阅读方法归纳如下:
1.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阅读技巧,放到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该方法仍然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文本反复地、富有情感地朗读,在多遍的诵读过程中熟悉材料中的语句,并最终达到质变,实现对材料内容的了解和语言情境的把握,最终贯通全文,理解文中的意境、习得文中的表达方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三的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对于诵读法的应用要恰当,既不能因为时间紧张而舍本求末不进行诵读法训练,也不能滥用,该方法适用于和学生一起鉴赏短小精悍的诗歌和通俗易懂的散文等等,学生通过诵读就能获得丰富的阅读材料。
2.比较法
学习的过程是将新知识与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进行比较、同化或顺应的过程。语言是积累的过程,学生也并非是空着脑袋从事经典阅读活动的,我们的阅读课教学应注重将语言素养和文学的积累建立一定的模型。在阅读实践中,首先分析阅读材料的内容及表达形式,从记忆表象中进行有关经典文章阅读方法的搜索;接着反思该段材料与以前阅读材料表达方式和文辞上存在的异同。该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语言的整体感的提升,使阅读能在比较和积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研讨法
“教学研讨”对于教师是很熟悉的一个活动,传统的教学研讨是针对教师开展的,主要是由教师群体在一起研讨“教”的策略,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优化教学。其实我们可以将这种合作与交流的理念渗透到阅读课教学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将自己阅读过程的认识与别人进行交流研讨,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学的研讨。通过研讨法,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学生的认识最终就会趋于统一,这个统一的认识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他人观点评价所得。通过研讨实现个人对文章理解的逐步完善,由此,学生不仅仅获得语言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二、经典阅读的具体步骤分析
1.整体感知,构建表象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笔者认为,我们的经典阅读在一开始就应该多维度调动学生的感官,促使其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亲近作品,将作品的意境与头脑中的原有认知和现有现象相融合,构建新的表象。
2.品味语言,再造想象
整体感知是阅读的开始,是粗线条的鉴赏,而经典篇幅蕴含着很多美的元素,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留下的思想情感和意志,作者用文字书写着自己的内心,因此经典文章应细细品味,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构建文字所表述的美丽的语言情境,透过文本,实现与作者精神上的沟通。
3.揣摩意蕴,提升素养
读张先的词,“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活了所有的景物,景物拥有了人的情感,所表达的是人对月夜独特的感受。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应该引导学生去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意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地铺开思维和视角,给词语和句子赋予时空观、立体感。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审美感受、体验、认识做出正确判断的过程,是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长期的积累势必带来语言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