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坚 宋静
过去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说明文的描述甚少,在阶段目标中仅有一处:“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而人教版中选入教材的说明文也不过十来篇,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占的分数比例也并不高,所选考的材料以课外为主。因此,许多教师对于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视并不足。此外,旧课标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淡化文体知识”,这使许多教师对说明文阅读的教学把握不准。一般教学只停留在弄懂课文内容及课文所介绍的知识上,这样的教学由于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原,而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注重说明文教学基本知识的积累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精神的背景下,体现科学的文章不应该受到冷落。说明文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能提高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它的用途非常广泛,是学生在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和运用的一种文体。所以,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说明文阅读的教学。
说明文阅读教学背景知识的积累,是语文教师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必备的知识储备,有知识厚度的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会用说明文专业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对话,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些知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第一层次:包括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常见的说明方法的种类及其作用、说明顺序的类型及判断等,这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是每个教师必备的。
2.第二层次:能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二者语言特点的区别在哪里,了解说明文中限制语的运用,了解说明文中确数和约数的区别,从中掌握说明语言多样性的特点。
3.第三层次:掌握说明语段的规律。说明文语段的展开是有一定规律的,往往是:中心句+支撑句。
有了以上这些背景知识的积累,教师对专业知识做到了心中有数,在课堂上便可以与学生畅快地交流,进行更好的互动。
二、精读课文,正确处理教材
语文的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语文教师研读课文的标杆是什么?标杆就是精读。精读课文,应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特级教师余映潮说:“没有教师的精读,一定没有教师精彩的教读,一定没有精彩的对学生自读的指导。”
如何对一篇说明文进行精读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书面语,既生动简洁,又规范;既有文气又富有感情色彩。精读就是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对精要的语言进行撷取,然后进行分类组合。在教读《生物入侵者》时,不妨把其中的精要的语言进行一个梳理分类:
1.准确周密类:“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其中的“几乎”用得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生动形象类:文中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喻成“偷渡者”,抓住其行踪隐秘,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写得很有情趣。
3.趣味可读类:大量成语的运用,如“安家落户”“在劫难逃”“束手无策”“聚啸山林”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其中两个仿拟而创新的成语“与日剧减”和“漏网之虫”,运用得贴切新颖,为文章增加了趣味性。
4.富于情感类:“生物入侵者”,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说其为“入侵者”,就将其行为定格为非正义的行为,表达了一种“敌视”的态度。
有了对教材的精读,教师就可以达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精读训练,而且还可以正确自如地驾驭好教材。
三、切分板块,理清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以《说“屏”》设计为例:
1.选几个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本文语言雅致的特点,在体会中积累语言。
2.选几个句子说一说。
(1)“屏”的概念:“屏”,一般都称“屏风”,是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2)屏的作用: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3)屏的分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4)屏的设置:因地制宜,大小由人;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3.选一个精段品一品。
精读课文第一段,任选角度,圈点批注,自由点评。用“文章第一段美在”的句式说话。
在教学设计上进行板块切分,可以让你的教学思路清晰起来。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精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并提炼出教学的内容板块,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水平。板块的切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
四、要设计好准确有效的主问题
无问不成课堂,滥问亦不成语文课堂。课堂提问倘若过多、过细、过浅,则学生必然是闻而生厌,因此,巧妙地抓住“主问题”提问就颇显教学智慧与课堂底蕴。适时运用“主问题”提问可以简化教学头绪,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品读,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提升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好的“主问题”提问,问题少而精,容量却广而深,更何况“主问题”本身就是在为学生提供高效的阅读方法,教师通过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有着内在牵引力的“主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生物入侵者》的教学设计为例:
1.主问题: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主问题:文章说明的思路清晰、结构严密,请你谈谈其合理性。
这一环节,首先解答了“全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问题。其次,学生给课文分层,梳理出每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既明确了文章说明的顺序,又体会到其材料安排的合理性。
实践证明,碎问使学生无法安静下来思考,更没有同学间互助地学习的教学形式的呈现。“主问题”的设计,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可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从而达到“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句话告诉我们: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有学习实践的时间,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时,只有把握好教学的实效性,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来,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张红召.《生物入侵者》的语言品赏[J].文学教育,2012(2).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