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月
摘要:“易班”(E-CLASS)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由于深得高校学子青睐而被昵称为“易班”。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师生关系、民主决策等问题是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而易班作为在线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打破了传统班级管理的时空限制,其独有的功能与优势有助于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易班;网络;创新;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72-03
一、易班所具备的主要功能与独特优势
易班的全称为“21世纪上海大学生在线”,是以上海市各高校班级为基本单位的网络社区。“易班”包括了主社区、网站层次的学校、班级主页和个人主页,每个结构都有其相对应的主要模块和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班级功能(见下图),每位进入“易班”的师生都能找到自己相对应的班级。辅导员或易班班长是班级的管理员,师生可以共同完成班级管理与日常教育活动。
易班具备社交网站的基本功能,却不同于现在所流行的其它交友网站。第一,易班具有独特的网盘功能,能够上传、下载并分享更多有用的资料,能够被长期保存;第二,易班具有独特的公告栏功能,能够发布各类重要信息,将学校、二级学院的通知更直接地下达和宣传到师生之间;第三,易班是属于大学生群体的,突出了高校、班级的概念;第四,易班采用了全市、学校两级架构,用户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网络班级”中讨论班级事务,还能走出班级和学校,进入覆盖全市的公共网络社区,与其它高校师生实现跨校交流。
中共中央第十六号文件强调“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易班正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易班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与平等性,拓宽师生以及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在易班上通过图片和文字,记录班级、校园中所发生的大小事情,汇聚大学生活的点滴快乐与伤感,这些在学生毕业离校后都将成为永恒的回忆;从教师层面来看,辅导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
二、高校网络班级建设的必要性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
首先是信息传递模式单一。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校——辅导员——班干部——班级成员”的信息传递模式向学生个体传递信息。教学时间内,辅导员工作只能通过班会、电话、短信、走访寝室等形式发布信息,或通过班干部传达;暑假期间只能依赖于手机短信与邮件,极大地影响了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其次是班级文化建设缺失。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普遍缺乏沟通和交流,班级向心力、班级凝聚力削弱,作为班级精神独特表征的班级文化逐渐消褪,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建设漠不关心,对班级文化的浸染不以为然,班级日趋走向松散。
最后是班级管理效能低下。一方面,随着高校改革和学分制的实行,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与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教师、学习进程乃至学习时间和地点,传统学生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失去了操纵的载体;另一方面,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以往1:100的师生比例逐渐扩大至1:150甚至更大比例,尤其是一线专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辅导员无暇顾及班级建设,只能将这一工作“委任”给班干部,导致在班级管理中或“主动缺席”,或“被动缺席”。
2.网络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
首先,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信息共享。依托易班,上海市各高校在信息共享方面取得了以下突破:一是信息来源的渠道增多,只需登录页面、轻点鼠标,便能获得海量信息;二是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通过公告栏、话题、网盘等模块,学生可以搜集多方面信息并进行信息整合;三是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信息共享使收集信息的成本不再高昂,且易班资料的上传与下载均为免费。
其次,打破垂直边界,构建立体化管理。垂直边界是自上而下的典型科层式的管理结构。易班的诞生,打破了传统高校班级组织僵化的定位,将权力下放到每一位学生。一是辅导员进行教育引导,通过易班进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事务性工作管理,对班级情况进行总体把握;二是保证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成为有责任能力的行为主体。
最后,打破心理边界,创建和谐班级氛围。高校学生存在着个性与禀赋、爱好与特长、学习技术与勤奋程度、学习动机与目的、家庭经济支付能力等各方面的自然差异。辅导员可以通过易班,把握学生的参与状况与管理效果,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其思想困惑,促进班级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在管理过程中,可以理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矛盾,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运用易班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网络班级——易班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征,非常适合高校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在网络环境下,辅导员不再采用传统的控制式的管理方法,而应采用民主、公平、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民主、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共同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1.组织集体活动的辅助工具
高校辅导员往往需要管理2个以上班级,组织集体活动之前,将各个班级学生的想法汇集成一套具体方案,需要长时间的沟通与讨论。通过“易班”搜集活动提议,采取匿名投票的方式决定方案,既能够细致、全面地制定活动计划,又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担任辅导员期间,笔者曾就开展趣味运动会在易班发布通知广征活动方案,发布当晚仅一个班级产生浏览量121次,收到留言13条,最后在短短一周不到的时间内就拿出了一套详细的实施细则。在此期间,广大学生还就各类运动的规则与技巧在易班上广泛分享,在利用易班的同时,也为创设班级易班氛围增添了活力。
2.师生互动的新型媒介
在接触“易班”之前,QQ、飞信、MSN是实现师生沟通的重要工具。与这些即时聊天工具不同,易班发布的信息更贴近学生,其界面纯净无广告,方便高校教师进行后台管理。一方面,与普通的聊天工具相比,易班更像一个电子教室,师生之间能够掌握彼此的信息、联系方式、在线状态;另一方面,“易班”将开放性与隐蔽性两个看似相矛盾的要素融合起来,满足了师生之间多种沟通的需要。例如,不少在考试中失利的学生,在假期期间通过易班发送私人消息,咨询开学补考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渠道
如今,大学校园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竞争性增强,人际关系复杂,加上来自学业以及今后将要出现的就业压力,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显得十分重要,而班级在改善学生心理状况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迫切要求在班级管理中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开展心理辅导。”易班信息管理模块中的“私人消息”功能,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帮助。对于大学生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可以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方便性、快捷性,及时沟通并解决他们的困惑,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高校实行学分制以来,班级概念日益模糊。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解决,辅导员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则集中在课下。失去固定教室这一组织场所,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就被局限在办公室或者学生宿舍,日常班级事务很难得到有效开展,只能利用课间或者晚间走访宿舍的时间开展学生工作。“易班”拥有新颖的网络应用,辅导员通过撰写博客、上传图文资料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易班独有的回复功能,可以就某一特定话题引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讨论,使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平等的身份与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交流。
5.加强民主管理的有效平台
在高校流动教学管理体制下,教室这一载体逐渐丧失了主阵地地位。易班融合了BBS和论坛功能,“学生可以将对班级活动的建议和搜集到的材料,及时发布到论坛上,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浏览到这些内容,并出谋划策,从而扩大班级活动的参与面,活动形式也变得更丰富,效果更明显。”“另外,辅导员还可以及时将某些热点问题、典型案例、班级管理的困惑提供给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及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立网络,使辅导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班级状况,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默契,班级管理趋于更加民主科学。”
四、结语
尽管易班经历着发展完善过程,但作为传统班级管理的辅助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班级管理带来机遇和效率的同时,也会给班级管理带来挑战。
一方面,班级管理不可过度依赖网络。作为班级辅助管理系统,易班不可能代替传统模式完成所有的工作,师生之间跨越网络的面对面交流仍必不可少。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为准确、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坚持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同时,辅之以网络班级管理系统,对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网络易班应规范网络管理。在易班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规范网络社区管理。网络的开放性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之门,作为班级内部、班级之间、高校之间的交流平台,必须加强网上监督。在遭遇群体性不良情绪的蔓延、遇到重大问题、或涉及虚假欺诈等信息时,作为班级管理员的辅导员以及班委要及时发现并做出正确引导,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闫咏等.“E-CLASS在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10,(5下).
[2]姜泓冰.“2.0时代,我的大学”[N].人民日报,2011-3-15.
[3]焦春玲等.“现代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教学与管理,2005,(3).
[4]刘利.“网络与高校班级管理”[J].高教研究,2010,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