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袁村
摘要:微格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部分院校开展了微格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并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但从其培训状况来看,微格教学还只是表现在形式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系统思考技术却为弥补培训中所显现的不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微格教学;微格教学培训;系统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11-03
一、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形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中。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W.艾伦等人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实录受培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微格教学课程。到20世纪70年代末,微格教学已逐步被一些国家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
1.涵义
“微格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学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或“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乔治?布朗将微格教学发展予以改进,提出备课、感知、执行力为“微格教学”三要素。
“微格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现代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育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译为微型化教学,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是微型、片段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
2.特点
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
(1)微型性。微格教学课堂规模小,它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等组成(人数5~8人,时间5~10分钟)。这样,在同等时间内每位学习者的训练次数较传统大班级授课时(的训练次数)就会高出几倍,集中反复训练的效果更佳。
(2)目标具体明确。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每一项技能的达成目标要求翔实、具体,常用行为目标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在对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构成完善的目标系统。
(3)观摩示范与模仿创新相结合。为了加强对教学技能的了解,除对某项技能除做理论阐述外,同时提供一些优秀范例(文字的或声像的)。在观摩、评论的基础上,结合给定的题目进行教学设计,并鼓励受培训者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模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避免过于机械的学习。由于听讲“学生”是指导教师和其他受培训者,即使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差错,也不必担心对学校教学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心理压力小,有利于增强掌握教学技能的信心。
(4)反馈及时客观。在教学结束后,必须及时组织受训人员重放教学实况录像或进行视频点播,由指导教师和受训者共同观看。先由试讲人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自我反馈”。然后,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其教学过程进行集体评议,找出不足之处,教师还可以对其需改进的问题进行示范,或再次观摩示范录像带(片),以利于受训者进一步改进、提高。
3.存在的不足
(1)对微格教学理念认识不足。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师范类学校普遍认为,微格教学是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最好方法。虽然如此,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没有开展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微格教学最基本的认识。有些教师认为微格教学只适用于《教材教法》等一些特定的课程,因此,在师生中展开微格教学理论学习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师资缺乏。许多教学法,教师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微格教学专业培训。有个别的参加过短期的微格教学专业培训,大多数靠自学和自我探索来学习微格教学理论,这会导致微格教学师资缺乏。
(3)反馈不及时。微格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的信息反馈。微格教学通过重放录像来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和互相分析。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及其评价、修改、再录这种螺旋式教学模式,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和提高迅速而有效。指导教师的点评在反馈评价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经过指导教师的评议,才可避免学生可能产生的漫无目标、过于肤浅、抓不住问题关键和实质的毛病。但实际上,情况往往是学生在试讲后几天才能进行录像反馈,导致他们不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心理学的试验表明,反馈能显著地提高学习的效果,且及时的反馈比迟延的反馈效果更佳。
(4)与真实课堂差异大。如果在培训学生的中学教学技能时,应尽量模拟出一个与中学课堂相似的微格教学教室。对于扮演学生角色的同学,要求按照中小学学生心理特点来模仿。在试讲过程中,让试讲学生自如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不能随意打断教学。
二、系统思考
1.涵义
系统思考就是以整体的观点对复杂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研究。
系统思考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集合,是一套适当的、用来理解复杂系统及其相关性的工具包,同时也是促使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系统思考又被称为“见树又见林的艺术”,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引导人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
2.特点
系统思考不是那种充满学究气、象牙塔中的活动,它是极其实用而且务实的一种思考工具。其主要特性有:
(1)时间滞延性。时间滞延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元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时间滞延的定义非常简单:“时间滞延是行动与结果之间的时间差距。”是在一个变数对另一个变数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看得出的情形下发生的,实际系统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时间滞延。如认识时间滞延,决策时间滞延,操作时间滞延,反馈调整的时间滞延,等等。
(2)整体性。系统思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它周围的事物。如果希望了解一个系统,并进而能够预测它的行为,就非常有必要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将系统各部分割裂开来,很可能会破坏系统内部的连接,从而破坏系统本身。如果希望影响或控制系统的行为,就必须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采取行动。在某些地方采取行动并希望其它地方不受影响的想法注定要失败。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异常,都有可能是其它因素引起,而不仅仅只是该处的问题所致。当然,视野的拓宽不能够以忽视细节为代价,要适当划分系统的范围。
(3)动态性。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人们假设因与果之间是具有线性作用的,即“因”产生“果”;但在系统思考中,因与果并不是绝对的,因果之间有可能是环形互动的,即“因”产生“果”,此“果”又成为他“果”之“因”,甚至成为“因”之“因”。系统思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引导人们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
三、系统思考技术在微格教学培训中的运用
针对微格教学培训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运用系统思考技术进行处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整体体系的思维
比如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能只是99%就足够了。试想,100个、1000个或10000个99%,又会是怎样的效果。一定要从整体大局思考,局限思考往往会白努力一场。指导教师要不断进行合作交流,深入领会微格教学理论,准确把握微格教学的涵义、基本特点,达到熟练使用微格教学的相关设备的程度。
2.系统规划
要以“看长期处理近期,看全局掌握局部,看动态把握静态”的标准对微格教学培训进行规划设计。诸如师资缺乏这一方面,可加大力度、扩大规模去培训教师,同时也应该保证高的品质,而不能只求量。虽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也不能“饮鸩止渴”。
3.系统实施
在微格教学的螺旋式培训模式中,更要注重系统思考技术的运用。理智地看,实际培训中根本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任何时候,任何范围,教育当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就其危害性、严重性的程度的大小不同,需要解决的紧迫程度、优先次序也不一,不能指望一次性解决全部问题。理解系统思考技术的运用,就是要避免急于解决全部问题的倾向,分清轻重缓急,区别对待不同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系统思考技术运用于微格教学培训中诸多方面之一隅,尚待于诸多完善。
参考文献:
[1]汪振海.微格教学发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2]郝瑞经.微格教学训练引导[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3](美)丹尼斯·舍伍德.系统思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5]陈舒永.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6]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