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

2013-04-29 12:16潘俊洁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治疗妇产科

潘俊洁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6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操作及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脂肪液化预防、观察、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脂肪液化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显效3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为(2.9±1.1)d,平均愈合时间为(9.6±1.6)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为(9.1±0.8)d,平均愈合时间为(16.7±2.8)d。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全面、规范的预防、治疗方式的采取是控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途径,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

近年来,妇产科手术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越来越常见,这种现象与当代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关系,由于日常生活的改善,接受妇产科手术的肥胖患者占比日渐攀升,直接或间接提升了手术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1]。我院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观察及治疗措施,效果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6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1.9±1.6)岁;剖宫产21例,子宫全切术2例,其他手术7例;切口脂肪液化发生于术后2-6d。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43.4±2.3)岁;剖宫产19例,子宫全切术3例,其他手术8例;切口脂肪液化发生于术后1-6d。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处均有油状物或血性物渗出,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式、脂肪液化时间等方面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术后止血、缝合处理,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后及时给予一般性治疗处理。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密切的切口愈合情况观察与统计,及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发现脂肪液化现象之后立即上报,观察患者渗液量及分泌物形状。本组患者经密切观察与及时处理,发现时脂肪液化均属轻度,渗液量偏少。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脂肪液化情况灵活选用相应的药物配合熟练手法将切口渗液充分挤压、理疗处理,每日理疗持续半小时[2]。一般情况不放置引流条,帮助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使用蝶形胶布规范消毒,消毒完毕后牵拉并固定处理,固定之后以适当的力度加压并包扎处理。若患者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渗液量增加或出现皮下组织明显游离的患者,尽快拆线处理,并立即将坏死组织清理并消毒处理,将清除、消毒处理过的部位用浸有甲硝唑的纱布湿敷处理,在热疗仪的辅助之下对切口实施每日半小时的理疗,同时使用二连抗生素感染预防及控制处理[3]。全面避免操作错误刺激切口及周边部位而加重渗液现象。注意保暖,避免患者着凉感冒或咳嗽,若患者有咳嗽现象,適当予以药物止咳辅助腹部加压以控制病情。

1.4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脂肪液化原理及诊断妇产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现象的原因众多,主要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手术、护理操作刺激等因素有直接关联。

肥胖患者接受妇产科手术后更易出现切口脂肪液化问题,主要是因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脂肪层血液循环不良,手术操作对皮下脂肪层的进一步影响会加重皮下脂肪层的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脂肪液化现象;手术操作中高频电刀等工具的应用会对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形成烧焦等系列不良作用[4],影响皮下脂肪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发渗液现象;手术操作因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等因素而有长短不一的进行时间,若手术过程中长时间暴露切口、出血过多、挤压等操作不当,都会促进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引发脂肪液化现象;此外,患者本身贫血、营养不良等身体缺陷及糖尿病等并发症都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5]。

术后切口观察过程中,若出现切口部位肿痛、愈合缓慢、敷料染色等现象,均考虑切口脂肪液化。

3.2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工作应在手术开始之前便着手开展,在手术准备阶段便针对患者肥胖程度评估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调整手术操作方案。术中注意规范操作,将操作力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术毕规范缝合切口,对手术及缝合刺激反应明显的患者更应放轻操作力度、尽量避免过度缝合对切口形成过大刺激[6]。切口缝合过程中要适当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与清理,注意缝合操作时适当联合筋膜组织以增强缝合效果、减少缝合针数,最终达到减轻缝合操作对患者切口刺激的目的。若患者皮下脂肪层过厚,手术完毕之后可使用热疗仪在手术切口照射、使用酒精湿敷切口部位,提高换药频率,最大限度避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现象的发生。

3.3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对于已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现象的患者,及时了解并分析患者手术情况、身体状况、渗液量、渗液程度及发生脂肪液化的原理。若患者仅为轻度渗液,切口愈合情况尚可,当即将拆线时间后移,并及时换药、挤压切口部位以将切口渗液清除,渗液清除之后极快使用热疗仪照射手术切口以控制脂肪渗液,此类患者全部予以特殊营养支持,强化日常消毒、抗菌操作[7]。

我院对一组妇产科手术后脂肪液化患者实施了全面的观察与及时的治疗护理,治疗显效3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平均治疗时间为(2.9±1.1)d,平均愈合时间为(9.6±1.6)d。有效、全面、规范的预防、治疗方式的采取是控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途径,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振萍,王荣梅,李树波等.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1例防治体会[J].中国妇幼保健,2009,21(16):2321-2321.

[2]邢海燕.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45-3046.

[3]王群.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17):1299-1300.

[4]李洁,李玉梅,王海霞等.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8):78.

[5]陈茜.5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4):458-459.

[6]凌媚.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药,2011,15(2):213-214.

[7]李娜,孙丽君.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32(4):368-369.

猜你喜欢
治疗妇产科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妇产科学教学中的新探索——EBM与PBL教学法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