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城 巫洪波 郭汉明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于我院骨科诊断为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关节镜;微骨折术;膝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疗效
为了探讨并总结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于我院骨科診断为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于我院骨科诊断为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实验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42.4±7.2)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6.5±2.1)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42.7±7.3)岁,病程2-12个月,平均病程(6.3±2.6)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统一个公司的关节镜系统,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同样的麻醉方法和药物。然后在膝关节处做3个关节镜的标准入口用来置入关节镜、手术器械、水套管。在关节镜下确认好病变后开始进行手术。其中实验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首先清理关节,然后制造微骨折,即用手锥在暴露的软骨板上打孔。从完整的软骨边缘向软骨缺损处制造多个微骨折孔,每两个微骨折孔间的间隔为3.5mm左右。打孔的深度一看到骨髓散出脂肪滴为准。在骨髓充分释放血液和脂肪滴后从膝关节内取出器械,将液体抽干后,结束手术。
传统手术:关节镜下采用探针、刨刀、切刀和弯刮匙清理软骨的缺损处,将松动的软骨清除,处理软骨下方的骨表面和缺损的软骨边缘,将关节腔多次冲洗干净后,结束手术。
1.3评价指标[1]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通过问卷打分的形式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具体分为:①满意:81-100分;②一般:60-80分;③不满意:60分以下。
3讨论
膝关节软骨缺损为比较常见的膝关节疾病,近几年,由于关节的MRI迅速发展,使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诊断更加容易[2]。传统的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临床有效率比较低,且并发症比较多,患者的满意度不高。关节镜微骨折术是指整个手术过程在关节镜下进行,创伤较小[3],其主要的机制是通过制造膝关节的微骨折来刺激骨髓,促使局部的骨组织释放生长因子,以修复缺损的软骨,从而形成软骨组织[4]。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显效率为30.0%、有效率为58.0%、以及总有效率为88.0%,均高于对照组的18.0%、40.0%、58.0%,治疗无效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4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6%、66%,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付维力,罗大辉,叶京兵,等.关节镜辅助下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3):278-281.
[2]张柏青,张仲文,叶启彬,等.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与软骨缺损的修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23):1796-1798.
[3]余方圆,卢世璧,黄利虹,等.自体软骨细胞团块植入修复陈旧性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2):56-61.
[4]林松,吴昌新,何和与,等.微骨折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J].中国矫形外杂志,2010,18(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