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旗渠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2013-04-29 11:27方运战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

方运战

摘 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在完成这个伟大战略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感想敢干、实事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能为我党坚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提供不竭的动力;能为我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供不竭的信念源泉;能为我党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光辉的榜样示范;能为我党丰富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实践外延。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现实意义

20世纪60年代,勤劳勇敢的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精神,前后历时10年,最终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同时,在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感想敢干、实事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基本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和发展红旗渠精神,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弘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红旗渠精神,能为我党坚定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提供不竭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列宁指出:“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1](p103-104)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旺盛,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对于一个正常的社会来讲,就是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也要坚持社会价值导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说,就是多样并存,一元指导。”[2](p12)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坚定的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当然,马克思主义绝非是教条,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红旗渠精神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敢想敢干、实事求是,在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鲜明旗帜的基础上探索新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以杨贵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社会主义主人公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魄,客服资金匮乏、物资短缺、环境险恶、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困难,坚决抵制来自各种错误思想的不良影响,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林县的具体实际,既感想敢干,又实事求是,十年奋战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从此一举改变了林县时代缺水、贫穷落后的面貌。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要弘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勇于开拓创新,以这种精神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最大限度的形成思想共识,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

二、大力弘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红旗渠精神,能为我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提供不竭的信念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邓小平同志曾意味深长地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3](p110)“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永恒主题。为了人民就是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首位,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符合人民的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在林县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代人民吃水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赢得老百姓的真心拥护。据县志记载,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514年间,林县曾发生的自然灾害达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其中有过连年大旱,河水干涸,庄稼颗粒无收,以至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全县有很多村庄分布在深山峡谷中,过去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为了吃水,林县人每年要把近4个月的时光抛洒在取水的山道上。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林县人民开始干祖辈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要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造渠,把山西省境内的河水引入林县,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他们发出了“劈开太行山”的豪迈誓言,向大自然开始了不屈的抗争。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党的任务、人民利益、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实现了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林县党组织坚定地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创造出了红旗渠这样的世界奇迹。

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使人们在感悟历史、接受教育中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正确应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遇到的困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积极为实现共同理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鼓舞人们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三、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能为我党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光辉的榜样示范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自己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红旗渠之所以誉满全国,名扬世界,感动了并且至今还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正是靠了这种精神。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財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4](p232)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实质,是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资源,是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要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精髓,它体现了林县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经过红旗渠精神历练的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并没有守着一条大渠吃老本,而是及时调整思想观念,适应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毅然走出大山,到市场经济里去闯荡拼搏,创造出一个个更加辉煌的业绩。这种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不断鼓舞着林州人民先后演奏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和“美太行”的四部壮歌。

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让这些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放异彩,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大力弘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能为我党丰富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实践外延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取决于有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和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才能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良好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的广大干部群众“以热爱祖国为荣”,坚持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修建红旗渠事业看得高于一切个人私利;广大干部“以服务人民为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不计较个人得失;广大人民群众“以团结互助为荣”,在那个年代,如果没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紧密团结,这么大型的水利工程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广大人民群众“以艰苦奋斗为荣”,把个人的吃苦精神融进了修建红旗渠大业之中,艰苦创业。林县人民的这种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代表了新型道德风尚的本质要求,对于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来说,红旗渠精神无疑是一部历久弥新、永远鲜活的生动教材。

新时期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提高广大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充分挖掘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用红旗渠精神中的优秀品质去引导人们正确判断行为得失、善恶美丑,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利益取舍,从而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团结互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摈弃那种好逸恶劳、骄奢淫逸、背离人民的错误价值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深入人心,转化为人们内心的规范并成为思想行为的指南。

总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坚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充分发挥红旗渠精神的指导作用,以“感想敢干、实事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引领,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增强精神动力,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有益的社会环境,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3][JP3]邓小平.邓小平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JP]

[4]河南省安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红旗渠精神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
浅谈对台文化统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