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歌舞伎的绚丽世界

2013-04-29 11:27邓燕舞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歌舞伎视觉故事

邓燕舞

摘 要:歌舞伎,在其约400年的进化史中,一直是深受日本人喜爱的传统戏剧。有着400年历史的歌舞伎,是被列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的日本传统表演艺术。它源自舞蹈,并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日臻完美。在色彩、音乐及形式审美辉映交织的舞台上,歌舞伎将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与壮观场景融为一体,堪称至高的娱乐享受。

关键词:歌舞伎 历史 视觉 故事

在歌舞伎的舞台上,时光的脚步始终停留在江户时代(17~19世纪后半期)。走进歌舞剧的剧场,人们不由会感觉自己脱离现代社会,完全置身在江户的社会世界,这种空间效果是其他剧场所没有的。这里,吸引人们的不单单是舞台上的情节展开,这个华丽的空间,犹如今天所谓的主题公园,它使每一位观众都会在这里找寻到各自的欣赏或享受方式。这,就是歌舞伎的魅力所在。

一、歌舞伎的历史

据说歌舞伎的始祖是17世纪初女扮男装的美女阿国,她在日本鼓、鼓、笛子的伴奏下跳舞,后来,音乐中又加入了从中国、东南亚经由冲绳传来的三味线琴,从而出现了以往的日本表演艺术中所没有的丰富旋律,并使歌舞伎成为一种有别于其他表演的艺术形式。但是,到了十七世纪中叶,江户幕府以破坏风气为由,禁止女性表演歌舞伎,于是就出现了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的所谓“女形”。从那时起,除了歌舞之外,歌舞伎同时还渐渐地注重故事情节的展开。十八世纪时,它又吸引了一些新的表演要素,例如引进了“人形净琉璃”(有故事情节的偶人戏)的剧目,形成了演员配合台词旁白及“净琉璃”进行表演的形式等。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今天的歌舞伎。

二、享受视觉精彩

第一次观看歌舞伎的人,首先会对艳丽的服饰及化妆惊叹不已。例如《暂》剧中出现在舞台上的主人公,外观设计奇特怪异,红色线条的勾脸谱,很大的头冠、衣裳以及大刀都博人眼球。

在日语中,歌舞伎一词源自动词“かぶく”(KABUKU),原意是指“服饰或行为新潮、奇特”,也就是说,歌舞伎在本质上带有一种奇异的要素。京都的祗园祭节的花车,十六世纪时武将的头盔等,其设计也同样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或许可以说,这些都是当时日本在与欧洲的贸易过程中受到外国文化影响的缘故。

歌舞伎的舞台,涌动着绚丽的色彩。演员的衣裳和化妆,给人印象强烈,甚至让人百看不厌。不过,缤纷多彩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靓丽的“女形”(男扮女装角色)或是主角人物身上的服饰元素,很多都是传递角色特征的载体。

在舞剧中,常常通过演员的多次换装,来表示姑娘对爱情的变心。对男人的怨恨日益强烈,最后终于变成一条蛇。衣服上的三角形花纹通常就是表示蛇的鳞片。

江户时代的倾城美女艺妓,以艺能接待客人,其衣着亦堪称时尚的引领。亮丽登场的艺妓,梳得高高的头发上插着玳瑁发簪,和服上的腰带也是极其奢华。

用红色或蓝色的粗线条画脸,歌舞伎的这种名为“勾脸谱”(即日语的“隈取”)的化妆方法,有着两层功能,一是它的实用功能,即在昏暗的剧场内能够凸现演员的脸部。在江户时代,剧场内几乎没有照明设备,很暗,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另一就是它作为一种超自然的妖術元素的功能。任何文化都有在脸上涂色或描饰花纹的风格,用脸部饰纹来表现超自然的力量,这或许也使勾脸谱的意图所在吧。

在江户时代,《暂》以及《寿曾我对面》是每年必定上演的剧目,这已成为惯例。虽然每年在细小的场面设计或表演上会有些改动,但每个故事情节是完全一样的,剧目的反复上演,每年都给人们带来快乐。在日本人意识深处的观念是,“永恒不变就是可喜可贺”,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年年稳定的收获就是他们所求。也许可以说,歌舞伎有着一种新年贺岁、祈求幸福等喜庆元素在里面。

此外,歌舞伎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女形”,及男扮女装。由男演员扮演女性角色,这在各地戏剧中都能看见。但是,使男扮女装以炉火纯青的形态留存至今的,也许就这有歌舞伎了。现代的歌谣曲表演以及在日本的传统演艺中,由男性来扮演女性,或是由女性来扮演男性,绝非稀奇之事。而这种性别界定的轻易跨越,也正是日本文化的妙趣之一。

歌舞伎中德“旋转舞台”,“升降舞台”等大型装置也使很引人注目的。这些装置从江户时代就开始使用了,当然,那时都是人工操纵的。整个舞台会再观众的注目下变化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场面镜头,从18世纪开始就使用这种舞台装置来演绎壮观场景,这样的演剧是非常少见的,创意设想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布景变换装置的作用是屋顶等立体布景向后倒下,其画着完全另外的背景画的底部显示在观众面前的同时,舞台变换成下一个布景场面。其有趣的设计是受十八世纪后期的儿童玩具“吃惊盒”(盒盖一打开,因弹簧的作用,盒中跳出偶人或动物)的启发。

黑衣是身着忍者那样的黑色衣服,在演员后面为其递小道具,或是发挥场面整理或收拾等作用的人。在看戏的时候,脑海里要有这样的概念:黑衣人是无形者。

富丽堂皇的建筑,或是摆着某种动作姿势的演员,以一种憾人之势升上舞台,这就是升降舞台,是歌舞伎的最精彩的地方。舞台上的壮观场面,是由隐藏在舞台下面的被称为升降装置的电梯来操纵的。

旋转舞台是在舞台正中的地板挖开一个很大的圆形,它可以旋转用以变换场面布景。这种装置是十八世纪时的歌舞伎剧作家在世界上率先发明设计的。当时的人工来转动的,而现在全部是电动的了。

花道是一条与舞台同样高度、直接穿过观众席的通道,用于演员的上场和退场,剧中主人公在靠近舞台的某处驻步面对观众来一个亮相。看戏时眼睛要时常盯住花道。靠近舞台的花道上挖开的四方形的洞,这就是被称为“活门”的小型升降装置。妖怪、幽灵等很多神话角色都是从活门进入舞台的。

三、享受故事乐趣

歌舞伎有历史剧、爱情剧、喜剧、惊险剧等各种各样的故事剧目,其中最受日本人喜爱的就是《假名手本忠臣藏》,它讲述君主被追杀时家臣们经历千辛万苦,为替蒙受切腹之耻的君主报仇雪恨,经历诸多牺牲与不幸,终于如愿以偿,擒杀了可恶的宿敌的故事。较之复仇本身,家臣们为暗中完成复仇计划,在秘密策及行动中忍受着死守秘密的压抑和艰难,他们的形象感动着每个时代的人们。在复仇计划尚未完成之前,家臣们始终不显山露水,将大志埋在心中。“想说也不能说”,这就是故事展开的一个重要设定。这一发生在1702年的历史事件最先是被“人形净琉璃”(偶人剧)搬上舞台,后来也成为了歌舞伎的人气剧目。

《暂》,在正义的家臣们眼看讲被叛乱者虐杀的危急时刻,出现了一位华丽打扮的好汉,他拯救危难,化险为夷。人物服饰奇特,动作夸张。这个劝善惩恶的英雄故事,是每年必定上演的歌舞伎人气剧目。

此外,爱情故事也是歌舞伎的重要题材之一,不过,在江户时代,

自由恋爱的绝不被允许的,因为它会从根本上动摇以地位、阶级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所以,自由恋爱被视为是犯罪。正因为如此,江户人对激动人心的爱情怀有一种向往,恋爱故事也因此而成为歌舞伎的题材。

《恋飞脚大和往来》是一个以悲而终的爱情故事。一个因没有钱而被人看不起的汉子,为自尊而把手伸向了公款。在江户时代,贪污公款是犯死罪的。汉子与相爱的女子发誓共赴黄泉,两人在大雪中彷徨,一起去寻找死的地点。在因身份地位的约束而不能自由恋爱的当时,人们对故事中的浪漫爱情充满着向往。

还有一个至今尚未被人提及的特点,那就是歌舞伎中有着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剧目,例如《义经千本樱——四切》等,想来这至少在西方成人剧中是看不到的。在比歌舞伎更古老的狂言中,就已经有了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了,例如《钓狐》。此外,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很多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歌舞伎剧目,其原作都是来自偶人剧(人形净琉璃),所以,人们对动物来演绎故事情节觉得很自然。

豪杰的壮举,浪漫的爱情,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和情感……,歌舞伎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人物,并用巧妙的舞台装置带给观众惊奇无比的壮观场面。

四、享受艺术传承

歌舞伎的剧场中,当演员通过花道登场或退场的时候,坐在花道边席位的人甚至能够感觉到演员的呼吸或气味。这条通道超越舞台这一局限空间,在演员与观众之间营造了一种堵头的融合感。歌舞伎是通过父传子、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同时,演员的名字(艺名)也是承袭的。歌舞伎的传承过程同样是人们的兴趣关注所在,演员对前辈在容貌、声喉上的继承也给观众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

歌舞伎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让人们以各自的欣赏爱好来获得情趣享受的艺术。

参考文献:

[1]下中邦彦.国民百科事典.日本:平凡社,1977.

[2]相贺澈夫.万有百科大事典.日本:小学馆,1974.

[3]唐月梅.日本戏剧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9.

[4]宫田登·马兴国.民俗.日本:大修馆书店,1998.

[5]李颖.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歌舞伎艺变.[J].ETHNIC ARTS 1996.

[6][JP3]日本歌舞伎文化简介.[OL].2010 http://www.517japan.com/viewnews-93.html.[JP]

[7]日本歌舞伎的艺术变迁.[J].佳禾外语.2009.

[8] 江丽珠.简谈日本歌舞伎与中国文化.[J].日本研究 2003.

猜你喜欢
歌舞伎视觉故事
吴兴国与猿之助——从京剧与歌舞伎的创新前沿看戏剧流派发展规律
马修·伯恩的舞蹈剧场美学:走向哥特之美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试论舞蹈与杂技的“跨界”现象
亨利摩尔雕塑的外在视觉意义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浅析日本的歌舞伎
论歌舞伎的庶民性
歌舞伎 华丽妖艳四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