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琴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园本教研的实质是以园为基、以人为本、以教为主、以研为实,着重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学生统一发展。要切实有效地搞好园本教研,应从建立科学合理的园本教研管理机构着手,深入地从引领、互助和反思三方面来提高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水平。
首先,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确定园长是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还是参与者、指导者和支持者。要成立以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园本教研组织机构,进一部落实各人员的职责,分层管理。形成一个教研工作管理网络。同时进一部完善园本教研的管理制度。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园本教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备课制度、家长工作制度、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年级组长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等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并运用园本教研考核制度,奖励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示范作用,如: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几年内承担或参与市级科研课题有阶段性成果,并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本人撰写的有关文章的教师聘为学科带头人。使优秀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职称评定,个人评先,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倾斜,这样更激励教师的园本教研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其次,树立教师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纲要》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也必将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在我们着手开展园本教研前,通过组织教师讨论、与个别教师谈话等方式,发现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重教不重研,二是教研功利化。针对这两大问题,我们制定了调查表,旨在了解教师的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之间的联系。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社会地位不高,社会期望过高,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面对这些社会压力和职业压力产生了职业倦怠。针对此类问题,园领导层应积极应对,努力为教师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利用各种形式(如心理拓展训练等)调节教师的心理状态。寻找让教师感到亲切、能引起共鸣和思考的问题并使之成为研究的核心,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教师真切感受到教研带给自身专业成长的作用,体验教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带来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顺利开展园本教研奠定基础。
调整好教师的教研意识后,怎样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呢?我认为可从园本教研三机制入手。
一、 引领机制
(一)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园本教研的理论,弄清什么是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过学习、实践,让管理者理解到园本教研应以幼儿园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作引领,以教师自己或他人的行动为基础,使教师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做什么,能自动地、无意识地做出最佳反应,与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互动。在教学的行动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取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都知道园本教研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本园的实际为着眼点,以新《纲要》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及时解决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并不断深入理解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并对照新《纲要》的理念找出工作中的差距,寻找独特的研究视角。
(二)园内学习:收集问题(各位教师以纸条、口述等形式将问题提供给保教处)——选择问题(保教处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分析、讨论(继续教育中心组织全园教师讨论)——实施(全园试行)——反馈(教师反馈给保教处)——研讨(继续教育中心,再次得出结论)——推广(全园)。问题出自教师,教师的参与性提高了,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研讨能力。
(三)请进专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省、市等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教师也将自己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列成单子,归好类,把不能在教师交流讨论中解决的单独列出来,向专业研究人员请教。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促使教师本人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高,从而提升以园为本教研的质量。
二、反思机制
(一)课题研究:通过在课题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在全园也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二)活动反思:针对教师对一些教学活动消极处理,不分析原因,不想办法解决,没有反思习惯的状况,应引导教师将自己工作中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并及时地体会与反思不足之处,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加以改进。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进一步理清自己设计活动的思路,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同时让也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拟定教育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参加培训,使自己更有明确的方向。
(三)个案评析:个案记录所收集到的各类反映幼儿活动状况的资料不仅折射出幼儿发展的整个轨迹,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在个案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所呈现的材料及时进行思考,判断这一材料可以提供哪些信息。每进行完一次个案记录,教师都可通过幼儿对各种活动所做出的反映去判断活动的内容、方法以及指导过程的组织是否正确,估计活动对幼儿所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所列举的材料作一次总结分析。总结的内容包括对材料中幼儿行为的解释说明,分析评估及据此而提出的新的教学举措。老师可具体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如“该材料记录的是幼儿怎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它对我有哪些启发?下一步我该怎样做?”等,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使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而调整相应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三、 互助机制
(一)帮扶制: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与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全力做好帮扶结对工作,承担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任务。至少确定1名培养对象,明确培养目标,制订培养计划。每学年指导培养对象上一节公开课,和培养对象共读教育书籍不少于4本,指导培养对象每月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博客文章。通过组织各类教研活动的观摩和交流活动,让年轻教师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二)观摩制。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是一种教学观摩活动, 在教学现场领略老教师在驾驭课堂、幼儿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能力,用心体会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将老教师的闪光点为我所用。老教师听新教师的课是一种教学检阅活动,可以从课堂中看到新教师教学的方方面面,了解其长处和进步,发现问题,并在评析中给新教师及时的点拨,让她们在实践中找差距,明白自己的长短处。这种双向的新、老互补的互助形式,最终发展成了全园教师自发地结成同伴互助对子,走向了主体互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合作学习之路
(三)集体备课制:将每周固定一个时间为幼儿园教研活动时间,由各年级组长主持,年级组长确定近段时间活动主题,年级组教师讨论、交流,就这个主题活动共同制定教育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手段及方法。这样每位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有研究、有探讨、有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四)三课制: 将说课、听课、评课等“三课”活动贯穿于平时教研活动中。每次活动后,授课教师精心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后,虚心听取听课教师的意见,及时调整与改进,听课教师都客观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授课教师好的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对某环节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种浓厚的研讨氛围下,每位老师的设计与组织活动的能力都将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