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畅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培养成了孩子出生后的首要任务。教育的方法和收益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而受如此观念影响,越来越多教育方式更倾向于填鸭式教育,如何将这种畸形的教育体质转变为正常真正有益的体制成为现今中国教育体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纵观这几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现今的幼儿培养理念已渐渐深入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那么究竟西方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究竟何在呢?
【关键词】社会观念;生活技能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
(一)社会观念的差异导致教育观念的差异
日本教育在八九十年代就做出了较大改革,主张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孩子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对幼儿生活的重新审视来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受日本思想的影响,在此后几十年日本的教育机制发生了良好的优化。将教育重点从原先的六大块精简为健康,人际交流,行为关系,环境等。日本的案例充分说明,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对于教育制度看法的影响。日本体质的变革在于将原先约定俗成的生活习惯被人际关系所替代。其以“自然领域”扩张作为大环境,将培养幼儿人际交流作为目标,通过幼儿在家庭、幼稚园等各种社会场所和自然环境的不断接触过程中,让孩子受环境熏陶,改善环境。相比较而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及社会对还在的表面分数的误判,以分数作为学生好坏的判定标准,导致我国的幼儿教育体质相对更偏向小学化,集中地灌输大量知识。其对儿童心理年龄和个性有着不正确的看法,个别地区甚至为将孩子的素质教育等同于孩子的定向教育。这就造成了现今社会幼儿素质特长培养泛滥的情况,家长想通过对孩子早期的特长培养,来达到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教育观念上,幼儿培养的主要形式单一,基本都为课堂教育,过度地把精力投放于孩子的智力、脑力、特长、素质开发方面,而对幼儿基本素质、品行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则少之甚少,这是中国幼儿教育所缺乏的。
(二)幼儿教师态度观念差异
美国教育普遍认同幼儿的教育是一个主动探知、自我提问、自我优化的过程的观念。他们认为,为孩子提供独立自主探知认知的氛围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教师应允许孩子犯错,通过帮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的各方面机能体系更加完善。相比之下,中国教育体制下的教师普遍认为传授幼儿知识是所有任务的重中之重,他们以一系列强制性和毫无创造性的手段让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以此让孩子少犯错,或尽量不犯错,这显然也是不妥的。
(三)父母育儿观念的差异
国外家长更注重孩子全能型的培养,他们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孩子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相比而言,中国父母更注重孩子的特长培养和知识强化,而忽略了全面发展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国教育体制的大环境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父母育儿观念的畸形。
二、教育目标体系的差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就提出教育目标的三个层面分别为态度和技能的发展,实用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扩充。由此可得出结论,国外普遍对于幼儿教育的目标已将儿童对于生活技能的全面培养大大放在了儿童对知识教育的任务前面。
中国教育更为注重孩子最为普通的生活能力。例如教育孩子大小便后要洗手,按时上放学,自觉叠放衣物等。其将各种生活技能排放在了整个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任务中。而国外的教育观念却与中国大相径庭,老师和家长将教育的跨度从幼稚园提升到了从出生开始。他们认为孩子技能的完善是一个出生后就应学习的任务,国外孩子多在20个月大小就能自己喝水自己摆放玩具,比中国孩子提早了很大的时间跨度。通过以上的对比不难发现,生活技能是一个长久的任务,往往需要家长先对孩子进行初始的启蒙教育,再让幼师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优化。中外教育目标的差异某种程度直接影响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自理和独立能力。相比,国外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技能远比我国同龄儿童要更为完善。
结束语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对比中外教育观念和幼儿素质情况,中外教育体制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由历史文化因素积淀而成的文化教育观念不同。西方在幼儿培养方面更注重幼儿知识技能和性格发展的自然规律,不强迫孩子往特定的方向发展,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而国内教育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性格为辅,这是较为单一的。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审视目前幼儿培养方式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在学习中进步,在生活中发展,在借鉴中完善。
【参考文献】
[1]白爱宝.幼儿园发展评估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占兰、沈心燕主编.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李海红.自制区域游戏教育价值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