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文Anthem For Doomed Youth的隐喻艺术

2013-04-29 05:55黄春华
作家·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修辞欧文文体

摘要 威尔弗雷德·欧文的Anthem For Doomed Youth是一首刻画战争残酷画面的经典诗歌,它反映了诗人对战争无情的声讨和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的无限同情。本文从隐喻的角度对该诗进行修辞、文体和作者生命历程的探讨,以便读者能更透彻地理解诗意。

关键词:威尔弗雷德·欧文 隐喻 修辞 文体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威尔弗雷德·欧文(1893-1918)是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著名爱国诗人。这位英年“夭折”的诗歌天才给诗学界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瑰宝。在他牺牲后的1919年和1920年,他的40首诗歌相继问世,欧文本人及其诗歌的地位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欧文的诗歌大多反映了他对战争的所见所闻所感,诗歌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修辞文体的独树一帜,展现了他娴熟的写作技巧和矛盾复杂的情感经历。

对Anthem For Doomed Youth这首诗的诗名翻译各不相同,有《青春葬礼赋》、有《青春亡灵的颂歌》、有《厄运青春的颂歌》,但无论是那种翻译法,它们都有着共同的主题——战争的罪恶、残酷无情和年轻士兵们注定死亡的悲剧。欧文通过纯熟的修辞隐喻手法,使战争在诗歌里有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描写和对生命的审慎思索,他将战争这一主体透过西方对死亡悼念的宗教习俗现象,恰当采用隐喻在两种不同的文体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给读者带来全新而惊奇的表达效果。本文借诗歌中的隐喻,分析隐喻在Anthem For Doomed Youth中的修辞艺术效果,并进一步说明诗歌的主题和文体特征等隐喻功能。

二 诗歌中的修辞隐喻

Anthem For Doomed Youth

What pass-bells for these who die as cattle?

Only the monstrous anger of the guns.

Only the stuttering rifless rapid rattle

Can patter out their hasty orisons.

No mockeries for them from prayers or bells,

Nor any voice of mourning save the choirs-

And bugles calling for them from sad shires.

What candles may be held to speed them all?

Not in the hands of boys,but in their eyes

Shall shine the holy glimmers of goog-byes.

The pallor of girlsbrows shall be their pall;

Their flowers the tenderness of patient minds,

And each slow dusk a drawing-down of blinds.

诗的大意是:年轻的士兵们像牲畜那样无辜地死于战场。世人升天,当有丧钟哀鸣,当有牧师的祈祷和唱诗班的哀悼。可是,血腥的战场上,人们听到的只是魔鬼般的枪炮在怒吼——这便是可以听到的为死者敲响的丧钟;那噼噼啪啪的枪声,便是对死者的祈祷;炮弹在空中呼啸,故里的亲人吹响了叫士兵们归来的号角——这便是能听到的唱诗班对死者的哀悼。死者欲升天堂,该有烛光引路。可是战场上并无祭坛,更无童男举烛祭祀——但在死者那未瞑的眼睛里,人们可以看到“烛光”。死去的士兵没有柩衣——就让童女那苍白的面容,当作死者的柩衣吧!战场上没有花圈祭奠死者——就让耐心等待他们归来的亲人们那思念之情,当作献给死者的花圈吧!战争期间,度日如年,每天傍晚都有噩耗传来,亲人们拉下窗帘,以示默哀。

这首诗是一曲悼念已逝的和即将死于战场的英国年轻士兵们的凄凉挽歌。欧文在该诗中善用隐喻修辞来突显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名“Anthem For Doomed Youth ”是反语的经典,anthem的本义是赞美诗、颂歌,但纵观全诗并无赞美之意,而是对注定要战死沙场的士兵们的哀悼诗,整首诗布满了对战争义愤的控诉,渲染了战争中非人道的屠杀,弥漫着悲戚的感情色彩,强烈反映了诗人在反战和参战的矛盾冲突中向所有的读者发出的呼吁,希望他们同情奋战在杀场上的士兵们,警告后代子孙战争杀戮的实质,反讽意味尽情彰显、形象深刻,穿梭于字里诗行间。同时诗人为了抒发内心的悲愤和苦闷,在斟字酌句上匠心独具,第一行诗中出现了who die as cattle的应用,把成千上万作战的年轻士兵喻为难以数计且时刻等待着被屠宰的牲畜,把硝烟滚滚的战场形容为血腥弥漫的屠杀场。第二行诗中的he monstrous anger of the guns赋予了枪炮以生命的情绪体征,这是人的愤怒还是枪弹在发怒?通过隐喻描述了连续不断的密集的枪炮声震天动地,恰似魔鬼的怒号,死神的召唤,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战火连天的悲惨景象。诗人欧文自小成长于基督教的氛围,该教的教义对他的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读者在诗歌里也见证到基督教的哲学精神。他把宗教里关于悼念死者的习俗和战争中的现实作了细致深刻的比较,教堂钟声与枪炮魔鬼一般的嘶吼,祷告声与子弹不绝于耳的噼啪声,唱诗班的歌声与年轻士兵们的母亲、妻子、女朋友哀切的呼唤声,照亮通往天堂之路的烛光与浓烈的战火硝烟,强而有力的比对更加渲染了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痛苦、野蛮、残忍和恐怖,清晰明了地道出了诗人对这场非正义战争的反感、恶心、蔑视,表达了对受战争之痛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三 诗歌中的文体隐喻

文体特征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就是隐喻,它使诗歌语言更具有形象性;巧妙地运用隐喻手法是加强诗歌中语言文字艺术性和形象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从而抒发诗人的感情色彩。透过欧文诗中的修辞隐喻分析,整首诗将一战的描写带入到了更高的哲学境界,从而体验诗歌的文体隐喻特色。

于结构而言,整首诗共两节,分为14行,上阕8行,下阕6行,是abab,cdcd,effe,gg的韵脚运用,格律是五音步、抑扬格的十四行诗,此格律完全与该诗的意境和主题相吻合,进一步烘托了诗意,集中体现了诗人那澎湃汹涌的情感。两节诗都以设问句的形式开篇,借此质问战争为何?人类又为何而战?再以回答延续诗意,反映出对战争的强烈省思。重复的结构在诗歌里错落有致,感觉整体诗词一气呵成,贴切主旨,从始至终散发着悲怆和辛酸,如第一节诗中的“只有”(only),“没有”(no,nor),第二节诗中的“不是……而是”(not…but),诗歌里充分展现了视觉意象(die as cattle,candles,girlsbrows,pall,flowers)、动觉意象(a drawing-down of blinds)、听觉意象(patter out,passing-bells,voice of mourning,bugles calling)、触觉意象(not in the hand of boys)、动觉意象(drawing-down)和抽象意象(candles, hasty orisons),这些意象的反复存在,交织出现,让读者如亲临战场,触景生情,感染到了战争的严酷和战场上横尸遍野的凄凉气氛。诗人在陈述听觉意象时,使用了头韵和象声词增强感染力,这些词在语音上有着显而易见的文体隐喻,如stuttering riflesrapid rattle,patter等,其中又多含有短元音,强调了战场上残酷的屠杀、此起彼伏的哀嚎和生命的转瞬即逝,加快了节奏的律动,产生了以音表意、以音传情的文体效果。在shuttering riflesrapid rattle一句中体现了象声与头韵的结合,实现了音情义景的完全统一,实属妙句。在后一节诗中,诗人加入了带有长元音和双元音的很多词汇,如all,pall,eyes,good-byes,minds,blinds,brows,flowers等等,减缓了诗歌的节奏,描绘出拖沓、冗长、苍白无力之感,象征着人们满怀的哀思,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沉重和对已逝士兵的深切悼念,饱含着无以言喻的痛苦。这种创作手法赋予了欧文的很多战争诗歌深入魂魄的悲郁情调,有力地渲染了他的战争悲剧的主题,也正是这种手法创造了黑暗、空虚、愤怒的意境,描画了体验战争的噩梦特质。诗歌的文体隐喻增强了诗意的表达力,在感染读者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 诗歌隐喻诗人的生命历程

欧文诗歌的主题、意象、人物、语言、文体等都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这与他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他曾把从事神职奉为终身的事业,教义精神早已深植于他的骨血之中。他在一战中出生入死,骁勇作战,曾担任过排长,也获得过英政府授予的“英勇十字勋章”,是战争让他亲身体会到现实的残酷和不由自主的死亡。欧文生前在他未编辑出版的诗集序言中写道:“我首要关心的不是诗。我的主题是战争和战争的可悲。诗处在悲怜之中”。作为“战壕诗人”,他的诗歌的基调都是对已逝者悲悼的挽歌,对肆意践踏和葬送年轻士兵生命的战争的无情抨击。例如Anthem For Doomed Youth,Arms and the Boys, Strange Meeting,At a Calvary near the Ancre等诗歌都揭露了战争的可怕、悲哀,士兵们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无比思念,对美好生活和生命的无限渴望;他也曾力图在自己的诗册目录上突出写作诗歌的动机,如“战士的灵魂”,“战争中可怕的兽性”,“悲哀”,“未来将如何忘掉战争中的死亡”,“战阵的愚蠢”等,战壕中的事实促使欧文的诗风愈发地深沉,意象混杂重叠,用词平实形象,独特的诗体卷起无数的波澜,印证着诗人心理和生理的成熟。

欧文在诗歌中正是透过作战士们的视角重现了战场上的腥风血雨,说明人类的愚蠢和战争的可恨可悲,用语言文字透显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感和憎恨,并通过基督教的宗教习俗与战场现实生活的强烈对比隐喻了诗人内在探索的生命历程——从博爱、仁爱和宽恕的基督精神到面临相互残杀的战争场面的痛苦和震惊。修辞和文体的隐喻深入诗人的思维意识,诗歌的创造成为了欧文的情感独白,使诗意的发展与他本人相连的人生经历产生新的链接,即诗人合一;诗歌中的隐喻与诗人的生命相互碰撞,产生互动,思索战争与生活、战争与人类、现实与情感等问题,使作者对自己生命历程发出新的感悟。欧文的诗歌独具一格,它不同于温婉缠绵的爱情诗、神话般的英雄诗和无痛呻吟的田园诗。诗人跳脱了一般的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结构框架,但也并不是毫无目标地滥用字词和结构,透过对已死去的和正要死去的士兵描写,带给读者内心的震撼,隐喻的运用在诗中游刃有余,隐喻的功能在诗中得到极致的显现,正是诗人真诚坦白、以人之忧而忧的终极关怀。

五 结语

从诗歌中枪炮子弹的怒吼到教堂唱诗班的赞歌,战场上的一切被赋予表达人类之间相互残杀的体悟隐喻。诗歌生动而形象地指出了诗人思想的矛盾和痛苦:既反对战争又不得不加入战争,既憎恨敌人又同情敌人,既有同伴战死的哀嚎血腥场面又有充满歌声温馨的祈祷场面。透过这些矛盾的情绪似乎在超越教义精神和人类的追求。这首诗歌的写作难度不仅在于韵律、结构、意象等功能的体现,它寓意深刻,且触及到人类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告诫人们战争造成的不可磨灭的灾难,战争能带来的只会是末日。

在鉴赏和阅读欧文诗歌时,读者应该先掌握诗中的意象,看它们是以怎样的独特方式反映现实,抓住暗含的词义。接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说:“历史与记忆力密切相关;诗歌与想象力密切相关;而哲学则与理智分不开。”读者应学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去剖析诗人运用的表达方式所创造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最后,学会观察诗歌用词特点,究其文体结构,考察其语义语音功能,体察其语言的七情六欲,既要注意诗的局部又要顾全诗的整体,随诗人的情感而动,发掘诗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努力创造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进一步领悟和享受诗歌的美妙。

参考文献:

[1] 赵海平:《哀怨的曲调 炽热的情感——评介威尔弗雷德·欧文的二首诗》,《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2] 孔庆华:《〈青年亡灵的圣歌〉文体分析》,《山东外语教学》,1993年第4期。

[3] 史青:《壕沟里的悲诉——厄运青春的颂歌特色分析》,《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4]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Volume2,Fourth Edition,1979.

[5] 秦秀白:《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6] 王佐良、周 良:《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黄春华,女,1982—,四川中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体学、认知语言学,工作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少数民族预科部。

猜你喜欢
修辞欧文文体
记得抬头看看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变脸 凯里·欧文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