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建
摘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历来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所有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究的课题,每一位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在探索、尝试、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教师的我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介绍我所运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德育 教学 质量 方法 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我想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探寻与尝试不同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与途径,方法应人而异,当然也有相同的,但殊途同归。试想,有哪位教师不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呢?下面就介绍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几种方法与途径。
一、备教学大纲、备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教学大纲明确了具体的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广大德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每上一堂课之前,我都会将教学大纲反复研读,试图领会教学大纲精神与宗旨,然后,再反复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将教学大纲与教材紧密地结合起来,思索着如何合理地安排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再接着就是编写好教案。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根据实际授课需要,适当的时候、在不违背教学大纲宗旨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必要的处理。可以将后面未讲到的有关联的内容安排到前面来讲,这样前后知识具有连贯性,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与掌握,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目“消费和消费观”时,将第三课第二目“投资理财”及第一单元后——活动与探究“科学消费 理财有道”内容结合,安排到本课目来讲。
二、备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等都有所不同,且每天处在不断变化当中。每一个班级的学生状况不相同,即使同一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也不相同。因此,要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课前就得经常与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由于学生层次的差异性,还需要做到:即要面向多数又要[JP+1]照顾个别。无疑,这给教学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备课增加了难度。其次,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友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谈心,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多地关心和帮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对老师不生疏、不畏惧。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以便能够掌握第一手信息,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了然于胸,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再次,对少数学困生、“问题学生”给予更多地关心、关注与关爱,加强个别教育与引导。比如,教育他们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分析“半桶水效应”——引导学生应该庆幸:“还有半桶水”,而不是感叹、埋怨:“只剩下半桶水”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更加自信,而不是灰心丧气、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学困生、“问题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比如,上课提问,即使有的同学会也不敢回答。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想让这些学生有所改变与进步,需要耐心,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同时也要相信学生,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绝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或一朝见效。因为不管学困生也好,“问题学生”也罢,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不良行为习惯由来已久,且成因也都很复杂,绝非单方面的原因。有一点必须做到,那就是:这些人当中只要有人有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就得及时表扬、鼓励。众所周知,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困生、“问题学生”的进步与否。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1.贴近实际。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唯物辩证法也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必须紧密的联系实际情况,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这里说的“实际”主要包括:社会(社区)实际,学校实际,家庭实际以及学生自身实际等。每个人所面临的实际不尽相同,尤其是家庭实际和自身实际。就个人实际而言,学生的思想状态、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学业基础、性格能力等都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地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与评价学生,让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激发低层次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贴近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及主题曲、还有百位歌星聯合演唱的歌曲《明天会更好》等都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当时人们良好的生活态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去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同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看重物质和金钱,道德滑坡、信任缺失,社会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如“郭美美事件”影响深远。一些人的心灵扭曲了,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铤而走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生活其中,价值观难免不受其影响。有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所造成负面的影响,给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和德育课教师带来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而不是消极、悲观厌世,不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严于律己,力求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咬定青山不放松”。生活需要勇气。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能因为遭受一点点挫折、困难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强者,坦然面对每一天。
3.贴近学生。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理念和态度,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网络极为普及,资讯相当发达,信息传播渠道很多。当代学生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已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这么多的海量信息,有真有假、有实有虚,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学生而言难于分辨其真伪。首先,教育学生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万物莫不有对”。网络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劍”,有利有弊。我们既可以用网络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也可能被一些虚假不良信息所迷惑,给生活带来麻烦。更为严重的是,网上出现的黄色淫秽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所以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不能整天沉迷于网吧中,不要“恋网”,更不要“网恋”;加强自律,提高素养,提升分辨是非、真伪、虚假的能力;正切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控制上网的时间、次数,以免影响身心健康等等。其次,所举事例应为生活当中的、身边的、学生所熟知的、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甚至邀请本校毕业出去的、已小有成就的师兄师姐返校开讲座、作报告,“现身说法”,介绍他们成功的经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学生易于接受。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舞台”——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主角”,无拘无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老师只充当“配角”,起协调、引导作用,最后才归纳总结。(当然,只能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进行)。
四、时政结合进一步延伸德育功能
1.结合节假日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如国庆节期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它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最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国哪有家”,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就是明证,勿忘国耻。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实现“中国梦”——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又如,重阳节(敬老节)期间,加强尊老敬老教育。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等等。
2.结合重大事件突出特色教育。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时政结合,利用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相关教育。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加强爱的教育。“大爱无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自己微薄之力献爱心。又如,“钓鱼岛事件”、“南海事件”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人人有责。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绝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侵占和践踏,“中国强大了,绝不在任人宰割”。以此为契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感,以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总之,在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延伸德育功能,完善德育内容,提升德育内涵,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诚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提高国人的整体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改革,这已成共识。中国的教育任重道远。作为德育教师,面临的任务艰巨,我将一如既往地、尽自己最大所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 2012.11.
[2]《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
[3]教科书:《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 .2009.
[4]《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