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层次编辑校对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2013-04-29 02:19刘敏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

刘敏

摘 要:编辑校对人才已成为重要的出版人才资源,各传统出版社、互联网出版单位、文化传媒企业对编辑校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满足出版单位对高职层次编辑校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实践对高职层次编辑校对人才培养途径作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层次 编辑校对人才 培养途径

在出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大出版单位越来越重视出版物的质量,而出版物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编辑校对工作的质量。编辑校对工作在出版物的整个出版过程中居于中心关键的地位,编辑校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如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对等对出版物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编辑校对工作可防止政治思想错误和粗制滥造的低劣出版产品流入社会,有力地保障了出版物的质量及它的传播价值和传承价值,从而做到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如今,编辑校对人才已成为重要的出版人才资源,各传统出版社、互联网出版单位、文化传媒企业对编辑校对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相继有一些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来满足出版单位对校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比如笔者所在的单位作为新闻出版行业内重点高职院校就开设了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不少优秀的编辑校对人才。下面笔者就个人多年专业教学与研究的经验,结合我院出版与电脑编辑专业建设实际,对高职层次编辑校对人才的培养途径作一些思考。

一、培养途径模式与工学结合

培养途径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完成特定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培养形式和创造的教学环境的总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可以说,采用工学结合模式的进行人才培养,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能够实现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是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了订单培养、项目驱动、工学交替、工作室制、顶岗实习、“2+1”模式等多种典型形式,高等职业院校应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选择适合的渠道形式开展工学结合。

二、工作室制模式

作为工学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辅助教学和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由教师带领学生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将产、学、研融为一体,最终使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建立和开展将对实践型教学起到有力的补充作用,既保证了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建立工作室,给予了学生适合自身专业特点、实习实训的良好环境,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效果明显,可以解决很多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缺乏实践能力的通病,满足就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打破了平均主义,建立了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发挥、教学科研积极性的提高、责任制的建立和市场理念的形成。对于企业来说,工作室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应用场所,又为企业提供了实训生产基地,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建立,全面检验了专业教学效果,提升了實践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开拓理性认识到实践应用的能力,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

为了确保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必须要认真做好工作室软硬件的建设,即需配备过硬的师资,齐全的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充足的资源。

工作室的师资不仅要有能力承接项目,承担起工作室的各项任务,带领学生顺利完成各种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培养,并对他们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因此在工作室负责人的选择上尽量考虑具有较高社会名气、高职称、高能力的教师担任,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使工作室发展走出特色之路。设备是开展工作的前提,也是承接项目得以完成的保证,工作室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配备齐全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工作开展的保证,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保障,工作室建设必须有完善的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此外工作室应具备丰富的资源如信息资源、资料资源、资金资源等。

另外,各高职院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各工作室的运作可采用不同的模式,以实现校企合作、教研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笔者所在的高职学院将工作室制模式引入编辑校对人才的培养当中,建立了编校工作室。该工作室空间面积为100平方米,工作室空间根据出版单位编辑校对的工作、学习特点,划分为版面编辑区、选题策划区、校对区、会议区等。场所、建设资金由学院一次性提供,经费来源为项目、课题等经费,陆续投入资金约20万元,用于空间改造,空调照明、电脑、办公设备、专业软件、打印复印、专业资料等的购置。组建了工作室师资团队,由系部任命一名工作室负责人,要求具备高级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专业实践和科研能力。团队其他成员以学院专业教师为主,面向社会吸收热爱本学科教学实践的教师作为成员,聘请出版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制定了相应健全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包括编校工作室管理制度、编校工作室成员职责,编校工作室实训项目书等。

编校工作室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做好统筹安排,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采用开放式的工作形式,通过从江西奇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科技出版社等新闻出版行业企业引进编辑校对实践项目,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为了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选拔具有一定专业发展目标及能力的学生成为工作室成员组建工作区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编校任务。在实战中,师生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并且熟悉了未来的工作环境,提前进入专业角色,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同时工作室实现创收。编校工作室在教学时段主要充当编校实训室的角色,专业教师在工作室完成相应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工作室已完成的实战项目或模拟项目作为实训任务分配给各组完成,比如将出版社的校对书稿分给四组的同学,每组同学分别完成一校、二校、三校、通读检查,然后四组交换任务。通过实战或模拟项目的实训教学,可以对全班同学的编校实践技能进行较好的培训。编校工作室同时为编辑校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编校技术等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了空间支撑。有项目时做项目,没项目时做研究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或者二者有机结合同时进行,编校工作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和工学结合。

三、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学生的在校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主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辅之以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企业则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工学交替模式尤其适合于职业教育,体现出了适应新时期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和企业共建或认定的,学生在合作企业从事的是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学生应服从企业的相关管理规定,其表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查与评价。企业对学生的录用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

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应该注意选好合作企业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工学交替实施与教学计划的设置,工学交替与理论课程教学的比例,工学交替实施与学生管理的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以及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工学交替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融入顶岗实习模式和柔性“2+1”模式,分阶段地实现工学结合。

我院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专业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了分阶段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阶段:专业认识性训练,工学交替。该阶段一般安排在第一、二學期,学生在校主要学习通识课和职业素质课程,对编辑校对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要求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组织学生利用集中实训周或课外时间,分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学生认识实习后又回到学校学习,将在企业中学到的实践知识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环境与岗位也有所认识,感受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实训,工学交替。该阶段一般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学生在校主要学习职业核心课程,通过课堂内的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基本功,安排学生利用小学期到企业进行近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理论得到强化,核心技能得到提高。这一阶段的工作由校企共同负责、共同管理、共同评价,学生实习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本阶段结束时有一些学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第三阶段:实习、试用、就业三位一体,工学交替。即在前四个学期完成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把第五学期分为前八周和后八周两个学习时间段,前八周学生在学校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后八周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岗前训练,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顶岗试用期和预就业阶段。实习、试用、就业连续进行,既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又使学生可以从中受益,不需要中途返校就可以完成实训、实习和试用,从而顺利实现就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把对学生的培训融入到企业员工的培训计划中,使学生有机会与企业共同成长,从而实现了学生身份与企业员工身份的有机融合。本阶段结束时有90%以上的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我院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专业的学生采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历了以上三阶段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工学交替式学习模式,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熟练掌握了编辑校对实践技能,并在实习中学到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为今后就业和职业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结论

通过研究与实践,将工作室制模式和工学交替模式作为高职层次编辑校对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通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使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编辑校对理论与技能。学院为企业提供了专业对路、适应力强的编辑校对人才,充实了出版企业的编辑校对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赢”局面。当然,在今后出版与电脑编辑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对于高职层次编辑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模式将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谷溪.高职院校实施多元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8,(8).

[2]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天津滨海高职教育,2007,(1).

[3]张技术.工作室建设与发展模式探讨[J].设计艺术,2008,(6).

[4]杨建光,曹宏,张育频.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5]汪婧.关于对高职院校专科学历编辑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2,(6).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浅谈职高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孤残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途径初探
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