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幼儿园班级家长团队建设

2013-04-29 02:02朱水莲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教师管理

朱水莲

【摘要】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资源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随着家长教育水平和对孩子关注度的提升,如何在家园共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组织行为学将家长群体变为有组织、有目标、有分工、有合作的团体,并参与到班级日常工作和活动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使得班级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卓有成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成为当代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组织行为的特点、规律来探索如何建立家长团队的组织目标、怎样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如何进行组织分工架构和发挥好教师的示范作用等,以期建立高效的家长团队。

【关键词】家长群体;家长团队;组织行为学;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5-0051-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幼儿进入幼儿园,走进一个班级,遇见了两三位教师,不仅代表这个孩子和教师发生了联系,而且由孩子身后的家长组成的家长群体同时将成为与教师合作的紧密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然而,家长群体并不就是家长团队,家长群体中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独立的存在,他们是单线与幼儿园与教师发生联系的。如何把家长群体变为家长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协同作用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需要教师运用组织行为学的方法,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的帮助下建设家长团队,促使家长团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让班级的工作更加生动而卓有成效。

一、建立明确的班级家长团队发展目标

戴淑芬编写的《管理学教程》一书中认为,组织应具有四个必备要素,即目标、资源、结构和互动。在幼儿园,一个班级从小班成立开始,一般而言,教师会伴随幼儿成长三年。在这三年中,教师应对班级发展的状态了然于胸,其中也包括家长团队的建设。班级价值团队发展的目标,在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班级成立之初宣传、渗透

一个班级的优秀往往体现在班组教师之间的团结和睦、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家长之间的互助合作等方面。在班级成立之初,教师应抓好时机,在家访、家长会、论坛、亲子活动等场合与家长进行群体沟通、个别沟通时,尽早让家长知道教师想要建设一流家长团队的意愿,并且这个团队的建设不仅需要教师的投入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

如,在小一班新生人园的第一次家访时,教师把开学注意事项、班级工作流程以及发生意外的处理方法等汇集在一起,写成《致小一班家长的第一封信》,将其发放给家长,并逐条解释其中的内容和规则制定的缘由与目的。在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时,邀请他们成为携手共进的好朋友,共同把小一班建设好。只有当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后,才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

(二)在班级成长之中提炼、总结

当班级组成一段时间后,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家长们对于教师的工作风格、家长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有所了解后,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教师要善于及时总结和提炼家长的见解,汲取其中积极有益的部分,使之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如,经过了开学后两个月的适应和磨合,一位小班孩子的家长在《小一班班风初步印象之随笔》的文章中写道:七十多天,孩子们人生的第一个学期已过半,在这期间,孩子们对班级的态度逐渐由抵抗、接受转变为喜爱和眷恋,对“小一”这个称谓愈来愈认同、维护和自豪;在家长的眼中,

“小一”也有着独特的含义,意味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由此可见,家长们对“小一”的班级团队意识在逐渐形成。

(三)在班级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回顾、激励

吴雪丽在《谈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机制》一书中谈到,激励是最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的途径。幼儿在园的三年由六个学期组成,作为教师,在学期开始之初,应通过论坛、家长会、家长园地等渠道与家长沟通每学期的工作安排,号召家长们齐心协力完成工作;在学期结束时,还需要回顾本学期的大事件,并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与表扬,以更好地激励家长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运动会结束后,教师在班级的论坛中发帖,感谢家长在这次活动中的支持和努力,表示非常感谢家长们配合老师的工作,并与老师们成为齐心合力的一家人;另外,还表扬家长们在运动会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体现了为别人着想、善于在活动中配合的精神。与此同时,家长们在教师的帖子后面积极回帖,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夸赞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为自己的孩子能在这样一个和谐的集体中度过三年时光感到庆幸。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斯蒂芬·P·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精要》一书中说道: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与群体寻找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它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交往或协同活动时而产生的。它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任何社会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群体内部成员的感情行为,最终影响群体目标的实现。

(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和家长是平等和密切配合的关系,双方应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就幼儿发展的情况进行商量、计划、切磋和调整。这种关系的良性循环体现为:教师主动工作,家长积极配合,双方成为互相帮助的朋友,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努力。而恶性循环则表现为:教师和家长相互推诿、感到不满、时有矛盾。其实,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都希望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家园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迎合家长,流于表面的夸奖和赞美,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坦坦荡荡地与家长沟通。

(二)家长与家长的关系

相对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接触的机会较少,相互之间不够熟悉,也不够了解。鉴于此,为了营造家长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需要家长们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作为家长之间的纽带,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如通过分析与宣传家长的积极典型行为、组织班级活动和亲子活动等,增进家长之间的互助和交流,促进家长之间的关系融洽,形成共同支撑班级工作的合力。

(三)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家长与自己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在遇到涉及自己孩子的事务时都会竭尽全力给予支持和帮助。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分享到全班孩子的身上,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成班级层面上的家长与孩子的和谐关系。

三、有效进行团队的分工合作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团队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建立在合力分工基础上的。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家长团队的成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发挥整体效能。

1.建立家长委员会

教师可以在家长团队中选择合适的人(有时间、有热情、有能力),请其承担家长委员的工作。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在于配合教师完成班级工作,与其他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并将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教师。

2.建立班级义工机制

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可发放印有义工自愿选择的表格,并向家长介绍表格的内容和目的意义。大力号召有能力和有时间的家长,自觉自愿地参与班级的事务。

3.安排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

仅依靠教师的微薄力量,一些大型的活动和复杂的创意是很难付诸实践的。在团队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每位家长都可以成为优秀的老师,他们有的善于摄影,有的喜欢研究昆虫,有的爱好戏曲,有的酷爱书法。教师应了解每位家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爱好,合理安排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与建设,这样能够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对于班级的价值。

四、教师以身作则并善于沟通

在家长团队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具有向心力的核心。教师的权威来自个人的知识、才能,尤其是吸引人的个性品质,这些是获得家长尊敬与信赖之本。

1.教师的率先垂范

教师应以“比家长做得更好”的标准要求自己,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自己做得更多、更好的基础上,为家长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这样家长才会发自内心地敬佩教师,并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在活动中身先士卒,在环节和细节上不断追求,力求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样的精神和态度会感染和影响家长,促使家长在参与活动时也会考虑得更加周到、细致。

2.善于决策与协调

无论是日常的小活动还是班级的大活动,都需要教师用智慧去思考、倾听和选择。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统筹与协调,这是对教师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的考验。优秀的协调者善于倾听意见,并能够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有时,家长会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而发生冲突,也会在日常的接触中由于意见不同而产生矛盾。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去化解家长之间的矛盾,不仅要当“裁判”,而且要当具有艺术协调能力的“裁判”。

3.懂得沟通与肯定

班级的团队感和凝聚力是建立在教师与家长间交流畅通基础之上的。教师应多向家长宣传和汇报幼儿园的活动,在亲子活动中与家长多交流,引导家长科学教养孩子,鼓励和肯定家长的参与,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努力。遇到有家长参与的活动,教师更要全方位地给予说明和报道。因为,当家长在活动中感受到尊重与重视,就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内驱力展示自我,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合作者,当家长积极参与活动时,教师应当给予真诚的感谢和适当的激励,使得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这有助于班级工作的蒸蒸日上。

一个班级的风气、氛围是在活动中不断积累和树立的。亲子活动是家园沟通交流、熟悉团结的平台,也是建设积极的班风与团队的助推器。教师都渴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理解,家长也都渴望获得教师的关注与赞扬。总而言之,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家长团队,需要教师的率先垂范,并在班级成长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管理、梳理与矫正。

【参考文献】

[1][美]周京,[美]莎莉.组织创造力研究全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2][美]J·史蒂文·奥特,[美]桑德拉·J·帕克斯,[美]理查德·B·辛普森.组织行为学经典文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第7版)(MBA教材精品译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钱民辉.教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朱启臻.组织行为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6]戴淑芬.管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王岫.美、英、日、韩幼儿园家长工作概述(续)[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6).

[8]吴雪丽.谈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机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

猜你喜欢
组织行为学教师管理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模式探讨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等学校新校区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析
应用组织行为学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探讨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大学生数学建模管理模式的研究
从组织行为角度看广东省如何构建现代职教师资体系
校园一卡通教师考勤系统的应用研究
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途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