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探讨

2013-04-29 00:44黄山秀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效

黄山秀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塞病人49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和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尼莫地平40mg,口服,tid,随症加服中药煎剂;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和曲克芦丁400mg静脉滴注,qd,尼莫地平40mg,口服,tid。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5例(19.2%),显著进步9例(34.6%),进步7例(27.0%),总有效率80.8%;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13.1%),显著进步7例(30.4%),进步4例(17.4%),总有效率60.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脑梗塞;疗效

笔者将我中心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9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9例脑梗塞病人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66-78岁,平均71.8岁,除外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肝肾疾病、出血性脑梗塞及既往有中风病史者。病人均神志清楚,吞咽功能正常,病程在24-72小时内。入院前未经抗凝、溶栓、降纤和抗血小板等治疗。将49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66-75岁,平均68.5岁。其中大脑中动脉缺血10例,大脑前动脉缺血7例,大脑中动脉合并大脑前动脉缺血6例,伴高血压13例,高脂血症6例,颈动脉狭窄4例;治疗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68-78岁,平均年龄72.5岁。其中大脑中动脉缺血12例,大脑前动脉缺血8例,大脑中动脉合并大脑前动脉缺血6例,伴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7例,颈动脉狭窄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史、合并症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内科学》的有关标准[2]。

2治疗方法

2.1一般治疗镇静、降颅压、调控血压、控制感染、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同。

2.2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250ml静滴,曲克芦丁(维脑路通)0.4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尼莫地平40mg口服,tid。治疗组用银杏达莫注射剂20毫升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gd尼莫地平40mg,口服,tid,同时随证选用补阳还五汤(黄芪120克、赤芍10克、地龙5克、川芎5克、红花5克、桃仁5克、当归10克)、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和地黄饮子(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并随症加减。两组均3周一疗程。

2.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流变、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及血糖、血脂,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3]。

2.4疗效评定方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7%以下。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3结果

3.1治疗效果对照组23例中,基本痊愈3例(13.1%),显著进步7例(30.4%),进步4例(17.4%),无变化9例(39.1%),总有效率60.9%;治疗组26例中,基本痊愈5例(19.2%),显著进步9例(34.6%),进步7例(27%),无变化,5例(19.2%),总有效率80.8%。

3.2不良反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均于用曲克芦丁后出现,1例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1例表现为面部潮红、轻微头痛),因症状较轻,3天后基本消失,能坚持继续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流变、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病人的基本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供应脑部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阻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可发生脑水肿和毛细血管周围点状渗血。最常见的伴发症是高血压。急性脑梗塞主要表现为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体象障碍、失语、失用、失认、失明或尿失禁等。中医将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归为中风病范畴,辨证为中风病中的中经络类型[2]。主要因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劳累或外邪侵犯而诱发;主要病机是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营,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西医治疗除按卒中病人的一般处理外,可根据病情选用扩容、扩血管、抗凝、脱水、抑制血小板凝集等治疗。本组病例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用曲克芦丁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用尼莫地平阻滞钙离子内流,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使脑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对大脑有抗血管收缩和抗局部缺血的作用。而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口服尼莫地平的同时,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滴,并随症口服中药煎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代药理机制表明,银杏达莫含双嘧达莫和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能增加血液循环中CAmP和CGmP含量,抑制腺苷摄入和新陈代谢,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银杏总黄酮具有高效的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使血流速度加快,还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流的高凝状态,阻止血管内血栓形成和扩大[4]。中药煎剂中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本方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祛瘀而不伤正;地黄饮子主要功用为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宣通心气;牵正散主要是祛风痰.通经络、止痉挛。

本组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出现,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组观察病例数量不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张伯臾,等.中医内科学[M].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9-212.

[3]郑旭东.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07,33(3)171-173.

[4]张德明,张庆华.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4):257.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在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效果观察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