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中贯彻人本理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29 20:50杨阳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贯彻人本理念高校

杨阳

摘 要 德育应以人为本,人本理念应贯彻高校德育过程的始终,现实中高校德育中存在着德育目的功利、过程单一、内容实用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做到教师树立好榜样、创造有效载体、关照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 高校 贯彻 人本理念 问题 对策

一、高校德育中贯彻人本理念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是教育者根据一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是促进个体德性社会化的活动。

(二)高校德育中贯彻人本理念

在高校德育中贯彻人本理念即德育应以对人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出发点,在德育过程中贯彻人本理念和人性关怀,最终促进人德性的发展,培养具有现代智慧的人。德育作为主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全面培养与塑造的专门教育领域,其教育成效的体现就是学生人格的全面提升与素质的全面完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以学生的实际为教育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高校德育中贯彻人本理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德育目的功利

“所谓德育目标,就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德育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我国教育目的制定是以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一规定我们得出德育的目的为: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的道德品质,这种德育目的折射出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工具化的和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二)德育过程单一

当德育过程被界定为一种有计划的施加影响、以期达成某种变革时,它的实质就是教育者模塑受教育者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转变为主体和客体的单向关系。这一模式中,主体只有一个即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变为被动的客体,教育者模塑教育者的标准并不是共生性人格,而是为其他目的服务的功利性人格,德育过程不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是重新对人进行制约的过程。

(三)德育内容实用

任何课程设置的背后都有价值观的支持,依据价值支撑不同我们可以把课程设置分为三类: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术性课程理论;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任何一种课程观都具有其合理性及局限性,三者是不可分的,因此只有三种课程观得以整合才具有深刻性与合理性。与德育目标功利性价值取向相一致,我国目前德育的内容也体现出偏重社会外在价值的片面性。

三、解决高校德育中贯彻人本理念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教师应做好学生道德学习的榜样

首先,德育教师的选拔要慎重。德育教师承担着向学生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这一社会责任,在多元文化日益显现的今天,德育教师应在谨守多元文化价值社会共同生活生活规范和尊重其他价值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选择和接纳社会主流价值观,自觉抵制其他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另外,需要完善大学生德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高校要加强德育学科建设,实施大学生德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德育工作专门人才。建立完善大学生德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好教师职务聘任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他们,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争取早日成为德育方面的专家。

(二)创建德育的有效载体

首先,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德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主要发挥校园文化的情境教育功能,“所谓情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精选或创设的蕴含着、体现着教育者意图,具有教育意义的,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形象为主体的教育情境。”情境育人的功能体现在价值观导向、情感激励以及人格塑造,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社团活动的开放性和群众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升华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并使学生有机会介入社会生活,把自我价值实现于现实生活之中。为此,高校团委应充分利用多种课外教育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社团活动,鼓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课余社团活动。

(三)关照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人不可能离开日常生活世界。德育是为人服务的,就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首先,德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贴近和走进他们的生活,使德育课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其次,德育为了生活,通过生活,最终必须回到并用于指导生活,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最后,我们说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绝不是把生活的意义等同于生活本身。“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应用于对象;因此,人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从时间上看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世界和可能生活世界,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因为人总是生活在现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现实的我”的不足,引领学生实现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超越,去追求另一个更为完满的“可能的我”,以尽力达到更美好的可能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77.

[2]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7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贯彻人本理念高校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贯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初中物理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运用探讨
试论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民族声乐教育中民族性的价值与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