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
在阅读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之前,我对鄂豫皖边区的革命历史的认识是很浅薄的,就连吴焕先的事迹也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来的,由于耳熟能详的共和国名将数不胜数,因此课下也只是好奇在网上查阅了他的人生简历,并未认真解读。这使我在速读完这本书之后后悔难当,难耐心中的感慨再次读了起来。
在第一次阅读时,由于心情急躁,恨不能快些读完,因此在‘主要人物介绍一篇里只是浏览了那些熟知的历史名将,如徐向前、徐海东、韩先楚、刘华清等。至于他们与吴焕先有什么联系并不在意,这也使得我不得不在逐渐平静心情认真阅读过程中一再翻阅‘主要人物介绍部分用心感受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书的封皮上军魂两个字浓重夺目,起初我是不能理解他的,词典里的解释也不能令我满意,而当我感同身受地阅读了吴焕先在红二十五军的数次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时果敢顽强、力挽狂澜时,我理解了。人的灵魂决定了每个不同的个体所拥有不同的特质,有人奋发向上机敏旷达,有人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每个人的灵魂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也决定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一支军队的军魂决定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这支军队走什么样的路,他将有着什么样的意义。红二十五军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百折不挠并发展壮大,这与领导这支英雄军队的吴焕先、徐海东等同志高尚的革命品质,坚强的斗争意志,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领导才能是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他们实事求是,英勇机智,无私无畏,严于治军,胸怀全局才使的所率部队在多次恶仗中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而国民党军虽有数十倍的优势兵力也不能够取得胜利。红二十五军军魂不是这支军队赋予吴焕先的荣誉,而是吴焕先赋予这支英雄军队的灵魂。
红二十五军在吴焕先的带领下,在其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机智、百折不挠、严于治军、高尚的革命品质感染下,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如徐海东大将、刘华清上将、韩先楚上将、刘振上将、陈先瑞中将等。此外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创作者程坦和歌曲也出自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之所以能够将星云集政治素质高,与他的领导者吴焕先有着密切联系。吴焕先自身有着很高的政治素养,兼备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军队的发展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为众将士做出了表率。古人云“强将手下无弱兵”,正是有吴焕先这样优秀的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带领,才有了后来开国之初授予这支军队“一军百将”的辉煌成果。
吴焕先的生命短暂而永恒,他用短暂的生命诠释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并刻画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湮灭。吴焕先同志生于旧中国的封建地主家庭,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广阔胸怀,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从一个进步青年成长为一个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三座大山压迫得民族几近危亡,国家复兴看不到希望。吴焕先毁家闹革命舍家报国,舍生取义。革命的道路曲折而漫长,在经历黄麻暴动的军事失败,肃反扩大化的政治斗争以及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等挫折中,吴焕先迅速成长成为杰出的文武兼备的领导者。在鄂豫皖苏区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苏区和红军已到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他将分散的红军集中起来,改变斗争策略,由单纯消极防御转变为积极的攻势防御;同时对军内的肃反政策以及对待白军俘虏的错误政策等进行了改正,不仅取得了军事斗争上的胜利而且对瓦解敌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934年,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红二十五军先期举行长征,此举不仅取得了成功而且牵制打击了敌人,配合了红军主力的长征。长征途中由于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伤,军政委吴焕先不得不独挑大梁,特别是独树镇之战、庾家河之战中,在红二十五军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吴焕先力挽狂澜,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能于战斗危亡之际带领将士走出困局、于革命低潮斗志低沉之际给将士以希望,这或许就是吴焕先所以能成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关键。
吴焕先不仅在战斗中英勇顽强,而且注重斗争策略极具灵活性,在通过豫西地区的途中,由于那里土顽横行,围寨林立,想要通过相当困难,而且后有追兵军情紧急,吴焕先有效利用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与地方武装谈判,互不侵犯,由于政策运用灵活,使部队又一次转危为安;1935年8月,他率领红二十五军路过甘肃回民区兴隆镇时,制定了“三大禁令四大注意”,并亲自拜访清真寺,深受当地群众拥护,同时扩大了红军的影响。这些都是吴焕先“在执行党的政策上......总是那样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既有坚定的原则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充分体现。
吴焕先文采飞扬、性格坚毅、人品高洁,令人敬慕,联想其战场指挥若定与奋勇拼杀之场景,怎不为其英年早逝而扼腕,吴焕先的战死不仅是党在革命斗争中的损失,更是民族和国家寻求复兴与强盛过程中实可惋惜的损失。
此外书中吴焕先烈士生前所写的一些诗词不仅丰富了剧情而且让人们对其优秀的革命品质以及精神风貌有了深入了解:“望众山低,昂然独出奇。白云分左右,惟尔与天齐。” “深山密林是我房,石板茅草当我床,不管敌人多凶残,坚决斗争不投降。”“ 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何惧今日艰难苦,坚持斗争定胜利。”
读完此书,所感所想不止于书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共和国开国元勋们能够被人大书特写,作品大批涌现,拍作影视作品熟为人知,这些固然是难能可贵的,但吴焕先这样彪炳史册,英年早逝的悲剧英雄却几乎被人们所遗忘,实在是不应有的。河南地处中原,革命历史悠久厚重,尤其是红军三大主力的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就在大别山,是十分值得发掘和书写教育的。这也正符合打造中原文化强省的内在呼声。而作者的作品为此走出了好的开端并做出了应有贡献,期待这样好的震撼人心的且又有着十分现实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早日与观众见面,让人们了解和铭记这位不能磨灭的英雄,学习和发扬他无私无畏机敏顽强的精神和爱党爱国的高尚品德。更希望有更多的好的关于河南民俗文化的作品尽早推上影视屏幕,能让人们更多更深的了解河南和河南人民。
吴焕先烈士永垂不朽!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