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2013-04-29 19:04:02赵晴高建和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51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因材施教

赵晴 高建和

摘要:在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对于本三层次的学生,应根据他们活动能力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以工程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编制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力求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关键词:力学课程教学;因材施教;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73-02

在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对于本三层次的学生,一般来说,学生的理论功底相对较弱,但他们的活动能力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因此,在力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1]。

一、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各环节

1.谈预习感言,作章节小结迫使学生参与。在力学课程开课前,按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担任预习发言、组织课堂讨论、内容小结、设计创新实验或确定力学制作方案等一部分任务,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预习发言时,着重要求说明已掌握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观察身边的实例,自己提出新的问题。一章讲完以后,由学生对各部分的内容做出总结归纳,根据收集到的同学的学习感受,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较好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自己作小结切合自身的实际,对其他同学有启发作用。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所作的PPT演示文稿一次比一次好。

2.提身边问题,讲工程实例促进学生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力学问题。根据学生身边的种种实例,启发学生去观察,去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以讨论问题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可使学生在想问题中发现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3.变授课方式,创讨论氛围方便学生参与。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授课方式,教师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讲课,方便和学生随时交流。到学生中去讲课,要有合适的课程教学软件。在编写PPT课件时,充分应用软件的动画性能,让教学内容按教师板书的次序逐行显示,教师可在教室的任意地方用遥控器控制屏幕内容的显示。

二、以工程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为了培养合格的卓越工程师,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在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1.教师——问题教学的主持人。要结合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当好“问题教学”的主持人。(1)与“巨人”对话提炼问题。力学发端于远古时期,力学教师应该学点力学史,了解力学知识的产生、传播、社会检验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提炼出问题,生成有意义的主题[2]。(2)切入工程实际提炼问题。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部分,结合工程实例,结合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力学现象,讲述力学理论和方法,可将抽象的力学知识变成有血有肉的指导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工具,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意识。(3)深入生活提炼问题。深入生活提炼出工程力学问题,取材于学生生活的环境,最直观,因而也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每日必见的静物,进行“问题”提炼,学生可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学,把力学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从中悟出新的问题,提出自己对设计的改进方法。

2.学生——问题教学的参与者。(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是主体。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必须以合作、互助者的身份去理解、真心地关爱学生。实践证明,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一次赞许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比说教、批评的效果好百倍。(2)让学生参与“问题”教学。给学生上讲台的机会,是一个发挥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作用的很好的方法。可将课前说课、课后小结、组织各章问题讨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引导,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3)让学生参与“问题”提炼。在生活中,力学问题无处不在。给学生各学习小组的学生布置的课题之一,是让各小组的学生去寻找身边和本组所负责的内容有关的力学问题,各章前说课时,各小组的学生代表将本组同学自己的发现和成果,在课堂上和大家共享。

3.在实验中探究解决问题。在力学研究中,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本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可通过提高实验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完成了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与研究技术的基础上,开设了设计、研究型实验,用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类实验只提实验要求,不提供实验方法,不指定实验设备,学生必须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调以够用为度,强调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其次,在课堂上借鉴各种研究性教学方法,以工程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再者,在教学中立体化地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变被动的听课者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最后,强化实践性环节,提高对习题的要求,并加强辅导。同时,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力学竞赛为抓手,摒弃定式思维,提倡发散思维与创新,使学生学会以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编制合适的多媒体课件

现采用的自编课件的特点为,课件界面友好,表达生动、清晰,操作方便。课件中插入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可用以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功能,课件中有动画,有声音,有强调的重点,有归纳小结。并且,课件中的教学内容按教师的书写习惯在屏幕上逐行显示,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讲课创造了条件。在力学课程教学中结合本三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引导学生变被动的听课者为课程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可提高学生学习力学课程的兴趣。通过提炼工程主题,结合问题开展教学,可强化学生的工程概念,使得抽象的力学概念变得丰满有趣。课后,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完成实验或力学小制作,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变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制、完善好的教学课件,可提高课题教学效果。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意去学,愿意去思考。力学课程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修学的学生量很大,这样的课程教学方法,可供工科院校的力学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赵晴,高建和.杆件内力分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12-113.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YZUJX2012-6A)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07:31:22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08:53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08:07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2:12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2:19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