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被编入公办学校。然而,由于原就读学校教材、教法、教学进度的不同,这些孩子的英语基础差异巨大,直接导致他们在学科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中存在障碍。本文立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兴趣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陡增。身在城市的我们,在享受他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怎样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较好的教育环境,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中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一个城乡结合区域。学校附近有多个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居民小区,由于租金相对较低,大量外来民工家庭租住于此。本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很多民工子女都成了我校的学生。截至发稿,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已占学生总人数的81%。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
与本地学生相比,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民工子女在主要考试科目,尤其是英语学习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下面我就将自己总结的几个方面分析如下。
1.英语学习基础的差异
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来自全国的贫困地区,其中安徽、四川两省居多。这些地区的小学教材不统一,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主要以汉族文化也就是语文学习为主,英语的教学不受重视,或是根本没有教学要求,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英语起点水平差异很大。就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来说,72个学生中,12.3%的学生没有英语基础,67.7%的学生小学五年级后才开始学习英语,而剩余的本地学生小学三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学习环境的频繁变动和英语学习的起点不一使班上大多数孩子在英语学习中缺乏动力,同时出现抗拒心理。
2.英语学习目标的缺失
由于父母工作频繁更换,往往是哪里有赚钱机会就到哪里。班上将近5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老家就读,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清晰的目标,由此带来包括英语学习上的后劲不足。
3.家庭对于英语学科不重视
我所任教的班级中,父母是文盲的就有三分之一,其余家长大多只有小学水平。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学生时代从没接触过英语这门学科,而在工作了之后,用到这门语言的机会也不多。为此,他们认为相对于较实用的语文、数学,英语是可学可不学的。这种思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孩子,造成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不重视。
二、如何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此,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时刻考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基础,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个孩子都爱上英语课堂。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做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师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我一直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喜欢自己,爱上英语课,从而帮助他们重塑学习英语的自信。
2.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新颖的教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学期我在所教的两个班中实行了小组合作模式。由于班级人数较少,我将全班分成七组,每组三到四人。我要求每个小组都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如九五班有个小组就叫做“飞轮海”(台湾一个当红男子组合)。同时,为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我根据每节课上各个小组的表现实行加分和扣分,再辅以相应的奖惩措施。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我的英语课堂逐渐呈现出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的理想状态,英语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效果显著。
3.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班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非常喜欢朗读英语,声音非常响亮,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于是我每一节课都会鼓励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来领读单词,他们由此似乎一下子树立了学英语的自信心,更乐意参与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如:九六班李寻欢(化名)同学很内向,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他的自信心增强了,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4.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要想真正教育好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班的家长大多在外务工,没有时间、精力更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管教,有的只是一味地埋怨、批评,这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坚持多与家长联系,利用各种途径(例如家长会、家访、打电话等)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英语学习情况,让家长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尽可能地为自己的孩子创设学英语的良好氛围,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在家里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等。
总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这个城市中的弱势人群,因为没有得到系统的小学教育,他们的英语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回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早日赶上本地学生。
参考文献:
[1]冼吉昌.英语学习与心理特点[J].华南师范大学报,1999(4).
[2]刘利群.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0,(8).
[3]田慧.习惯决定成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