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岗位能力的联动实训模式探索

2013-04-29 13:12王禾传吕亨龙
考试周刊 2013年58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

王禾传 吕亨龙

摘 要: 如何使高职高专毕业生尽快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是解决该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入手,在分析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及能力的基础上,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联动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职高专建工专业 岗位能力 联动实训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功,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向“平民化”方向发展,较好地满足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中实训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机械的,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灌输式教学中实训内容的确定,实训方法、实训步骤的制定,实训场地的选择,实训准备等都由学校或教师完成,实训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操作即可。

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实训以建筑材料试验、单项技能实训(课程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仿真实训为主,缺乏系统性、真实性,和施工现场差距较大,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帮助不大,不能满足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要求,名为实训,其实还是停留在实习的阶段。训的程度、内容和深度都达不到就业单位的要求,企业缺乏认同感,更谈不上感兴趣了。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包括偏离企业实际、忽略岗位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就业心理落差较大、企业岗位责任不清、团队意识不强等特点。

1.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能力分析

建筑工程专业的就业岗位可分为内业和外业,内业岗位主要包括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设计员等,外业岗位主要包括测量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监理员等。根据高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专家访谈和社会调研,可以将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1.1一般职业的能力

一般职业的能力是指自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判别真伪、美丑与善恶的基本能力,较好的团结协作、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及其他从事职业活动普遍需要的各项能力。一般职业能力可以通过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教育与管理、公选课、课程教学实施、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培养。

1.2专业的能力

专业的能力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具备现代工程核心意识,能将工程实际问题置于科学、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伦理道德和自然环境下仔细思考和缜密处理;具备熟悉和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相关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和指导现场施工的初步专业能力;能够编制施工阻止技术方案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能力;能够编制建筑工程概预算和施工现场的预算、决算、具备工程项目招投标报价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备管理工程施工合同、编制工程招标方案投标文件和施工索赔的能力;具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具备建筑工程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初步能力;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和用计算机处理文字表格的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课程的一般教学、课内实训、现场操作及校外的生产实训等环节进行。

1.3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指目前国际上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培养、方法能力培养、社会能力培养和个人能力培养等。

职业综合能力无法通过单纯的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实现,主要通过日常的思想教育和管理、良好的班风校风建设、丰富的课外社团活动、适宜的心理辅导、三育人活动的开展,结合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促进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通过改革考评方法,特别是日常行为和思想品德实践的量化考核,对综合职业能力进行量化测评,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2.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训联动模式的构建

实践课程是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制订实践课程时应充分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对从业人员的核心职业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实践课程,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笔者从三大课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多方位联动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即第一课堂指以教师授课的形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二课堂主要指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所进行的各项比赛竞赛等;而第三课堂主要是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主的实习活动。

2.1第一实践课堂

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指配合理论授课展开的一系列实践训练,包括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汇报、情景模拟及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的实训,还包括课程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该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同时,通过前面对该专业职业岗位和核心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课堂的任务包含对学生分项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部分。根据在建筑施工企业调研反馈的信息,建设行业涉及的相关规范、手册等内容很多,企业多数以此作为施工质量监控、技术管理的依据。但在实际的理论体系课程教学中,学生很少接触这方面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可操作性知识偏少,学生在实际顶岗实习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应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增加适用性内容的讲授,完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课程体系中适当安排实践环节,充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使用工具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第二实践课堂

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学生社团、学生会、学科技能竞赛与科技活动,各类考证指导及培训及校内实践等部分组成。这是第一课堂的延伸,这给学生将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学以致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这个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策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体,但要求教师也参与进来。

就学科技能竞赛而言,教师可以以帮助学生联系项目、赛前指导、比赛活动点评等形式参与其中,既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能使比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第二课堂的专业比赛和竞赛等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建筑施工一线岗位中操作性环节较多,要求入岗人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强化实践环节,多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

2.3第三实践课堂

第三课堂则主要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主的实习活动,包括学生到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也包括校企合作开展的订单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形式。该课堂是提高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业务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中,企业见习是学生到企业实际观摩工作的业务流程,可以对工作岗位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顶岗实习是指让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实际操作,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提高和锻炼专业技能;而毕业实习则是一段比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

高职院校应满足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第三实践课堂体系,建立单项和综合联动实训模块。抓好单项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如建筑材料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测量实习、建筑制图(包括CAD绘图)、施工现场操作工艺等。重视综合实训,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后,进行施工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到企业生产实习,使学生熟悉了建筑施工的过程,并感受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流程,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认知实践开始了解建筑企业,增加感性认识;校内实训时边学边练,掌握基本技能;跟踪实践时逐步熟悉工程,掌握工作过程;仿真实践时综合模拟,全面提升岗位能力;顶岗实习时真实体验职业。高职院校应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实践、顶岗实习环节,建立认知实践时的学校主导,到校内实训、跟踪实践时的工学交替,仿真实践时的校企共管,顶岗实习时的企业主导的多层次联动实训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全面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存文.就业导向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史美东.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建工特色专业建设[J].科技信息,2012,14.

[3]张云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4]邵英秀.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5]焦泽昌,李艳.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技术应用,2013,03.

基金项目:2011年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岗位能力的岗位联动实训模式研究—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11YB317[0])。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
基于职业资格鉴定的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层常用法律文书》课程教学反思
基于建筑设备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一点思考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岗位能力调查分析研究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长三角地区应用韩语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探析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