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吴友钧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活动课;课堂生成
心理活动课的开设,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课程性质决定心理活动课的开展要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真诚开放,不重有无错话。然而,许多教师在深入了解这个“原则”后,觉得课堂更难构建了:“重感受,不重认知”意味着以往用于构建课堂框架的知识结构不复存在,课堂对于师生交流的深度要求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重引导,不重教导”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反应的回馈要更加细腻、入情入理;“重真诚开放,不重有无错话”意味着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要努力营造一种真诚、尊重、开放自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愿于、乐于敞开心扉去观察、体验、反思——而这三个层面,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现场反馈能力,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
这种看似无章可循的课堂其实也是有实际操作技巧可循的。
下面结合“合作,让生活更精彩”这堂课,谈谈在小学心理活动课开展过程中上述要点的具体落实。
一、音乐冥想:牵引学生的关注点,进入“彼时彼地”,重现事件
在“合作,让生活更精彩”一课中,笔者就使用了音乐冥想的方法,配合恰当的提示语,牵引学生的关注点,一起进入“彼时彼地”,重现事件、重温情感:
师(声音随音乐起):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过许多合作的经历。也许从往事中,我们可以找到具体的合作秘诀,点亮心灯。闭上眼睛,跟着我的声音去做:深呼吸,呼气—吸气—呼气,慢慢地打开心扉,寻找记忆中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那次合作。它或许是一次成功的合作,你们合作得很开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想一想,那时的心情,那份成就感!想一想,合作的过程,是什么让你们的合作如此成功?但或许那是一次失败的合作经历,你们或许很沮丧,很懊恼。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们的失败,有更好的方法能够突破它吗?如果你想好了,就慢慢地睁开眼睛……
以上看似不经意的一段话,其实富含深意: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尤其是画线部分)都是经过再三揣摩,有意识地触发学生的情绪,准确地牵引学生的关注点,调动记忆深处的事件和当时的情绪体验。而有了这样一个情感准备、记忆梳理的过程,课堂环境也逐渐从课前的喧嚣中安静下来,一个“真诚、尊重、自我开放”的课堂氛围(或者“场”)逐渐生成,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对事件的内在回顾转化为一种主动的表达行为。
二、层层剖析:给予情感支持,帮助事件“具体化”,追寻答案
当学生带着满满的回忆从冥想中走出,师生在“提问—回答—反馈”中的互动成为新环节的关注焦点:教师需要以言语、非言语的信息来传递真诚、接纳、尊重、支持,使学生愿意彼此尊重、倾听、畅所欲言,也使支持师生真诚互动的“场”构建得更加完整。
在此过程中,为引导学生更多地畅谈往事,建议教师在课前有意识地划分提问层次,引导学生在不同关键词的启发下,由浅到深、由此及彼,源源不断地“冒出”新想法。此外,由于小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有限,教师在专注倾听之余,还应当用简练的语言和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事件进行具体化和概括,使课堂内容更为充实。
请看笔者在“合作,让生活更精彩”一课中对学生的引导语言:
师:从回忆中走出,每个人都带着满满的回忆。谁愿意先来说说?(泛泛的开放性提问,打开学生畅谈之门)
师:还有一些千回百转的合作经历,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受尽磨难,但终于还是成功了。谁来说说?(针对“千回百转的合作经历”作提问)
师:不是所有的合作都是成功的。失败的经历有时更可贵,因为它告诉我们哪里容易摔倒。谁愿意分享自己失败的合作经历?(有意识地邀请学生针对“失败经历”作阐述)
师:太精彩了!能不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正向情感反馈、具体化技术)
师:你的意思是,是“分工明确”和“各尽其责”让你们合作成功吗?请走上讲台,为我们把“分工明确”和“各尽其责”这两盏合作心灯点亮吧!(正向情感反馈、内容概括)
师:你觉得是什么导致了你们的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深入追问,层层剖析)
师:你说的是那次情景剧比赛?你们的剧名是什么呀?——你们有一个一致的目标!你们有几个人参加呢?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取长补短,你们做得真好!(正向情感反馈、具体化技术、内容概括)
师:所以,如果那次不是……你们一定会……所以,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你一定会……(内容反馈,帮助分析问题)
教师带着好奇心,在一言一行中传递着尊重、接纳学生的基本态度,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真诚、接纳”的欣喜;教师带着欣赏,给学生充分的关怀、积极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也引导其他学生以真诚、欣赏、尊重的心情看待发言者;教师带着始终揣在心中的清明眼神,层层深入,用灵活而多变的方式,以“四两拨千斤”的轻巧,帮助学生具体化和分析问题,最终使课堂交流达到新的深度。
三、创设问题:扶放相济,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对策
教师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归纳出学生最容易“犯”的错,并在课堂中,以尽量逼真的方式重现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心理品质。
在“合作,让生活更精彩”一课中,笔者特意将学生在合作中因性格、处事风格等原因导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浓缩在一个叫“四年一班的情景剧风波”的小短片中,要求学生一起来解决。
(一)情景再现
师:几天前,四年一班的同学在准备学校比赛时遇到了一些难题。我们一起去看看能否用心灯上的秘诀为他们解决难题!先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班长——王唯、表演家——夏静、中队长——陈怡、中队委——蒙蒙、中队委——张凯。
播放情景剧,大致内容为:四年一班的学生准备为学校情景剧比赛排练节目,班长和中队长把表演家夏静和两个中队委留了下来。夏静为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光说不做,还总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张凯性格冲动、语言强硬、喜欢抱怨、不知沟通,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蒙蒙则一句话也不说,不献计也不献策,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此外,班长和中队长又一味委曲求全,没有做到真诚沟通和努力解决问题。
(二)问题解决:你有什么好方法
1.直接问题
(1)你觉得他们的合作成功吗?
(2)他们的合作,出现了一些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分别是什么问题?
(3)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你觉得他们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2.间接问题
(1)夏静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你怎样和夏静这样的人合作呢?
(2)张凯脾气这么冲,难免和人发生矛盾。如果你和张凯发生了矛盾,又不得不和他合作,你怎么办?
(3)对于蒙蒙来说,合作排話剧实在是一件他不喜欢,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如果你也面临这样的一个任务,你会怎么办?
在这样的环节里,问题以身边同学所遭遇的形式给出。学生在回答呈现于PPT上的问题时,又被追问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同学,会采取什么措施。类似于“半分析半代入”的方式,增强了问题的现实感,引发学生从更直观的层面反思自己的做法,正是这种认知上并无准备的应答方式使学生摆脱了“被说服”的认知偏见,使学生更易接受课堂所传递的信息。
一节优秀的心理活动课,应当是“温暖”而富有“流动性”的。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应该保持一颗细腻的心,时刻感受学生的情绪状态,以“温暖”的语言引导、陪伴学生的情绪生成、抒发、回落,又应当以灵巧、多变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方能构建起“真诚、投入、开放、尊重”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满含深意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打动学生,引领他们敞开心扉。最终,在这种相互信任、接纳的氛围中,生机勃勃的课堂得以生成,活动目标一一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2]崔景贵.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4(1):54.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泉州,362000)
编辑 / 任玉丹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