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观点1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应以低速短程为突破口
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曾经组织了几十位专家,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耗时半年多完成了一个关于于纯电动汽车的咨询报告,提出重点市场引导、扬长避短、低端切入、以低带高、以小促大、零部件攻关、多层次发展等原则。但是去年发布的规划并未采纳两院的咨询意见,我总结为三点:一是观念超前、基础不牢,二是不顾市场、偏离国情,三是思路不清、重点不明。到2012年底,示范运营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累计仅仅2.74万辆,现实是市场需求的低端电动汽车政府不允许发展,政府鼓励的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不欢迎。
现在的后果是,有资质的不做微小车,愿做的没有资质。中高档车没有市场,延缓了电动车发展。高档车易燃物多,车身重电池要多用,危险性大。
观点2
以燃油车指标来要求纯电动车是错误的
国内还有一种观念,即以燃油车的指标来要求纯电动车,续驶里程、加速时间、最高速度达不到燃油车的水平不能叫汽车。这种观念脱离了动力电池当前的实际水平。现在的动力电池达不到传统汽车的要求。结果,价格高得卖不出去,电池多的危险性大。我觉得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追求最廉价、最节能的车,按照设计的需要,选择节能的最高车速和加速度,要优选合适的电池用量和发电机,尽量减轻自重。要以合用、够用为原则,尽量降低成本,以利发展,要创造宽松环境,容许新事物在发展中进步。在标准、设计、运行等方面,都要将安全要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其他指标放在第一位。
观点3
我国搞混合动力车目前没有优势
目前我们混合动力汽车的设计较复杂,加工要求高。中度混合动力汽车是补贴重点,但节油不多。2010年节油率只有约14%,2011年只有15%。
采用增程技术推动大、中型车发展。通过电池组催动电机,再催动变速器。如果里程不够,可以用内燃机用油发电,电力既可以发动车辆,又可以给电池组充电。如此车辆的性能就大为改变,其电池用量比纯电动车大大减少,并且可以回收电能。行驶之前电池组充电,短途不用油,为零排放,50公里以外用油发电,但是发电机功率小,而且可以在最佳工况中工作,因此能效很高。
它的优点如下:可以远行,电池寿命延长,价格便宜;省空间,可以夜间充电,低投入,运行省,易加工,节能减排多,容易过渡到无补贴阶段,其电池处于一种半充电半放电的状态,这种条件之下,电池寿命可以很长,安全性也提高??我认为这是新一代电池投用前的最佳车型。
不用油,零排放才是最终目标,要经过长期奋斗才能逼近,要选好过渡产品和阶段目标,不能够操之过急。近期能够节能减排的电动车要优先发展,要容忍逐渐提高的过程,不提过高的指标。政府也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做促进派。
(以上观点引自杨裕生院士在第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演讲)
萧 潇 行业资深媒体人
观点1
低速电动车的放开会带来更多社会问题
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完全靠市场引导。如果按照正方观点,国家鼓励发展低速电动车,后果更严重。首先,我国的铅污染已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儿童血铅超标事故层出不穷。如果推广低速电动汽车,铅酸电池的使用量可能是现在汽车的十倍。如果没有完善的回收制度和铅污染控制,可能产生恶劣的后果。
其次,如果低速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混流,会产生更大的交通拥堵问题,因为加速性能在错车并线中更重要。有时我在公路上遇到低速电动车,周围的车都得踩着刹车绕行。环保部门和交管部门不赞成低速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两条。
第三,低速电动汽车不能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铅酸电池生产应用再多,也不能促进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发展,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产品。低速电动车在农村等偏远城市或人迹罕至的地方,或许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汽车工业毫无贡献,不应该和汽车相提并论。
第四,关于成本问题不能仅仅计算制造成本,如果大量允许低速电动车发展,电池的回收、污染的控制、电网的维护、道路拥堵等等因素,会增加综合使用成本。
第五,提倡制造低速电动车的目的是什么?给谁用?在城市,是一种负面大于正面的产品,在农村是一种没多大用处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生产出来就是资源浪费。
观点2
以燃油车的指标来要求纯电动车正是消费者的要求
用燃油车的指标来要求纯电动车,这种要求不是管理者的也不是制造者的,而是消费者的要求。正方认为我国的国情应该是生产“追求最廉价、最节能的车”,我认为是对主导消费市场的民情不了解,最廉价汽车的消费者撑不起中国的汽车工业。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我们不可能成为现在的汽车大国。而对于“最节能的车”如何定义?汽车是一种系统工程产品,没有“最”,只有合理配置才能达到设计目的。
青 松 行业资深专家
观点3
混合动力汽车目前已经具备全国推广条件
目前,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最接近市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价格已经很接近传统汽车。据悉,丰田公司到今年3月在全球已经累计销售混合动力汽车512.6万辆, 与同等车身尺寸、同级别汽油发动机车型相比约节省120亿升汽油(约等于全北京市机动车2012年全年消耗量),同时减少燃油的CO2排放量约3400万吨(约相当于1.1万平方公里森林1年吸收量)。请问,电动汽车在全球已经开展了近二十年的研究推广,卖了多少辆车?节省了多少油?降低了多少碳排放?对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多大贡献?我们当然要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也要坚定不移地支持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但当前节能减排的压力远远大于汽车工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汽车工业的发展首先要服从节能减排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