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年合资合作的“磨合”后,对中国已有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的跨国车企在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从产能布局、运营模式,到本土化进程……涉及到汽车产业的方方面面,其力度甚至比中国本土企业更为激进。
与以往相比,本轮战略调整呈现出几个更加鲜明的特征:首先,明显加快的本地化进程,对于跨国车企来说,更深程度的本土化改进与多维度的全方位投入,已不再是选择而成为必需;其次,更加注重对于中国市场的研究,跨国车企甚至开始研究中国“80后”的需求为其量身订制产品;第三,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明显加大;此外,跨国车企继续在扩张中国产能,其投资的重点也明显向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转移,而这些地方曾经是中国本土企业的“领地”。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尚不确定、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高增速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前景依然被看好,这对任何一个企业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换句话说,不重视中国市场的企业生存将遇到困难。与此同时,跨国车企在中国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节能环保法规日趋加严、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从而导致的限购扩大、中国品牌企业的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这些都预示着竞争将愈发激烈。
一方面是市场的诱惑,另一方面是竞争的激烈,调整在华策略、深耕中国市场是跨国车企的必然选择。
虽然跨国车企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市场,他们到中国的目的也很明确——赚钱,但跨国车企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带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狼共舞”中,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与跨国车企相比天然地更熟悉中国的政策、人文环境,也更能够适应复杂而多变的中国市场。面对跨国车企咄咄逼人的战略调整,中国车企将如何应对?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察和分析“跨国车企的中国战略”,研究其发展路径、战略思路和市场策略,对于中国车企不乏借鉴意义。这在两者即将短兵相接的当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