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昂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古默龙表示,“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跨国公司想要保持成功态势,就必须迅速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
根据罗兰贝格此前的调查,在华外企有63%仍将中国视为主要投资地,多数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然而,在逐渐转向成熟的中国市场,跨国企业维持运营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消费、地产支出甚至交通成本都在不断上升。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又给跨国公司带来巨大的节俭开支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本土品牌日益崛起,而他们往往比跨国公司更能适应复杂而变化多端的中国市场,从而挤占市场。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速逐步放缓,市场监管逐渐规范……这些都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产生些许不确定因素。
古默龙认为跨国公司在考虑应对这些新挑战的时候,应重点思考:
1. 如何节流。跨国企业的运营与销售通常比本土企业要多。通过合理的结构重组、运营优化、成本削减等手段,运用诸如“进阶零基预算法”等适当的管理工具,来控制企业的成本开支。
2. 如何开源。企业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线是否适合中国市场,地理布局和渠道拓展是否能真正到达目标消费群,可否通过并购本土企业拓展自身在当地的市场规模等途径,努力发展潜在客户,以及优化物流与分销网络。
3. 双轨战略。一些行业的跨国企业可以考虑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中国分公司或代理机构中采取不同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架构、品牌战略等,使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更加本地化,提升本地竞争力。
欧盟中国商会发布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则显示,随着欧盟企业收入和利润的继续增长,中国对于欧盟企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印证了中国成本日益增加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已经普遍成熟。有迹象表明,许多企业正在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以便能在达到高收入预期的同时保持利润增长。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表示,中国私营企业在传统业务方面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国有企业被认为仍会继续加强其与政府的关系,而且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对企业的发展计划产生影响。“目前,多数欧盟企业将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视为主要关注的问题,欧盟企业正在努力适应中国市场趋于成熟。”大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