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专家解“迷” 】
6岁前,玩儿比学英语更重要
35岁的杨女士去年生下儿子毛毛。她下定决心要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于是,她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表,开始对三个月大的宝宝实施“成才计划”。每天早上起床,对毛毛读两个小时《论语》,接下来再播放一小时世界名曲,对孩子进行“熏陶”。六个月时,宝宝课程里加上了每天两个小时的英语简单对话,看到孩子咿咿呀呀的样子,杨女士很兴奋,觉得孩子很有“希望”。经过杨女士的训练,毛毛比很多同龄的宝宝反应都快,对音乐和英语都有不错的感受力。每次抱着儿子出去玩,都会引来别的父母夸奖,杨女士心里那叫一个美。
【孙云晓点评】 宝宝的身心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一岁前是婴儿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他们需要学习发声、运动、翻滚、练习抓握的能力,更要学习与父母的交流和做许多游戏,而如果单纯地把学习当成重要任务,这种单一而莫名其妙的世界,可能会使孩子变成一个“怪物”。现在很多父母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知识化,技能化,违背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把早期教育变成了早期摧残。
家长们都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这我十分理解。但关键的问题是家长一定要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早期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早期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要有充足的玩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观察,发展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并培养最初的道德智能,明辨是非的能力等等。培养孩子的身心协调发展,这才是最大的竞争力,也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孩子如何玩,如何与同伴相处,比他学英语,学数学重要一百倍。
谁给孩子制造了“童年恐慌”
自从上了幼儿园大班,一向活泼可爱的乐乐就变得闷闷不乐,沉默少言了。他每天不仅要完成幼儿园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业余时间还要学习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因为总听父母说要去参加名牌小学的考试,乐乐最后连夜里做梦都在说算术题。
【孙云晓点评】 乐乐表现出的“童年恐慌”非常值得关注。所谓童年恐慌是指儿童面对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焦虑的心态。在接受不适合的教育时,孩子们在心理上普遍趋向被动、应付,只能单纯地灌输式接受,重则表现为焦虑、退缩、缺乏自信,最终可能导致思维的混乱和创新能力的丧失。
父母是预防孩子发生童年恐慌的主角。实际上,作为父母要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未必是考试成绩最棒的人,那些学历不高却善解人意,富有责任心的人可能大受欢迎,如果再拥有生活情趣和幽默感,那简直就是天使。假如有如此开明的心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父母,就完全可以消除孩子的童年恐慌。如果父母威胁孩子,说这些要学不会,学校就不要你了,你就是笨孩子,那就变成了孩子童年恐慌的制造者。可惜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成为了童年恐慌的制造者,这是一个悲剧。
早教中心不是非去不可
孙女士最近十分郁闷。眼看着同事们的孩子都进了早教班,她也迫不及待地想给女儿楠楠找一家。“想让孩子去,可现在好点的早教班收费太贵,有些负担不起。但不去,自己教育,我还担心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
【刘盈点评】去早教中心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前提是选择的是一家真正了解孩子发展特点与需求的机构。同时,家长不要抱着给孩子报了早教班就等于赢在了起点的想法。因为有很多孩子在3岁以前,父母很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在智力测查中孩子能得高分,可上小学后,孩子的超常性就没有了,甚至还出现不少问题。
其实,不去早教中心也一样可以养育出非常棒的宝宝。这需要家长具备一个很好的心态,对孩子发展的特点与心理需求有足够的了解,能够灵活地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状况,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发起花样繁多的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早教内容。
所以,早教中心不是“非去”或者“非不去”的一个地方,要看个人的情况而定。毕竟,教育首先是父母本身的事情,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父母才能给孩子施行最适合他的教育,协助他更好地成长。
重智力、轻体力的教育方式不可取
点点刚满半岁,妈妈对他的智力启蒙一刻不敢松懈。每天要在家里放一段英语对话录音,家里背景音乐也是各种世界名曲。近日,妈妈发现点点坐也坐不稳,趴着时抬不起头,让他爬行就哭闹不止。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运动发育迟缓,全因平时锻炼太少。
【刘盈点评】 眼下像点点这样的“懒宝宝”很多,主要是由于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轻视运动发育,或是过度保护孩子,担心孩子被磕被碰,过分限制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儿童的身体发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我们常说,三翻、六坐、八打滚,是让孩子三个月学会翻身,六个月学会坐着,八个月学会打滚。如果孩子在身体成长的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运动训练,就会对他的运动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了解并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另外,家长们还要明白,运动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让孩子离开怀抱,多做爬、抓握、走、跑等各种运动,还会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育。
忽视人格培养影响孩子未来
4岁的琳琳开始练钢琴已经一年了,能演奏简单曲子的她却不能独自完成诸如穿衣、上厕所等日常行为。被父母引以为傲和被小区同龄人羡慕的琳琳在幼儿园显得很“无能”。因为在家里,这些活儿都由父母、祖辈和保姆包了。
【孙云晓点评】 我国的儿童、青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上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孩子,但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些缺点大都源自重知识灌输、轻人格培养的育儿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