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其中有一批高职院校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在社会上建立了较高的认同度,但高等职业教育毕竟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勇于创新并寻找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规格定位 培养模式反思 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蓬勃于90年代末期。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高职在校学生数量迅猛增加。就高等职业教育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是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和专业人员针对当前的高职研究直接为办学实践服务。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廓清认识,把握实质,及时加以调整和改革,常常会遇到许多操作层面的实际问题。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具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必须用创新思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寻找有效途径,为了期待推动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要探索分析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际问题。
1 人才质量规格的层级区别与高职思路
高职与中职中技相比,其人才培养质量规格到底“高”在哪里并如何兑现,这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关键的实践问题。如果在专业技能方面,高职毕业生与中职、中技毕业生一样只获得初级或中级技术等级能力与资格,那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没有优势的;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掌握专业技能,而不拥有专业核心理论知识,那他就等同于中职中技生,在职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重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那他就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比不过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比不过中职中技生,从而在就业市场上陷入被动。
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行业岗位完成工作职责为依据,首先解决好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定位问题,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坚持“核心技能、核心知识”中贯彻“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努力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既区别于中职中技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又区别于本科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要做到有所创新。
2 人才市场现实引发人才培养模式反思
探索和建立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反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透过當前职业教育人才市场的表层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市场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方面,用人单位高呼技能型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高、中职毕业生就业不易;一方面“不想对所录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支付很高的适应期成本,是用人单位反复强调的理念,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认为自己在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各类合格人才。这一矛盾现象表明,职业教育院校的毕业生缺乏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并没有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承认,当前的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目标指导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行业岗位业务适应能力。普遍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存在缺陷,诸如:师资素质、实操实训、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等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职业教育院校并不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根本改观,在生源上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与中国庞大的追求受教育的人口群体之间的供求关系所致。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对这一层次人才需求的反映,是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近年的就业统计数据,而不是人才的质量,所以导致了这一问题,随着国家人口生育轨迹的变化、职业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发展,职业院校必将面临社会生源的选择,面临竞争与淘汰,以及由此引发的受教育群体与教育资源之间比例关系的改变。
3 全面理解和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应该是一句套话和空话,在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它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工学结合,对于这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一方面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职业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加以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其本质,而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职业教育院校涉及人才培养的其他工作,如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内容和管理服务态度、第二课堂活动、管理机构设置、学生管理方式等等。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实施,都要考虑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否能帮助学生“配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各种素质,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就业本领。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下功夫,今天,用人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的考察,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履行职责本领”培养,还要包括责任、敬业、诚信、友善、合作、团队精神等精神要素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做人的基本操守。
第三,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环节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贯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是重点是根本,就是要求职业教育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各项素质水平。
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职业教育院校的院、校长要从战略的高度,提高教师和管理干部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一方面要在操作措施上有力度,另一方面要在认识、理解上有深度。需要理解、接受和执行这一办学方针,要有符合这一办学方针要求的专业设备和生产运作配套等,院校内外的专业实操、实训、实习的环境和条件,教育管理机制要保障这一办学方针的贯彻落实。
4 坚持“能力为本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知识培养还未到位,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问题上还未找到真正的出路,是“企业关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人才培养,重在德育”的原则,这是一个贯穿整个人生教育过程的原则要求,强调的是人才品德的关键性以及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事实上任何教育阶段也不可能单一完成这一任务。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要求由某一教育阶段完成。
第三,当今世界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终身学习体系,要以不间断的学习和努力去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它要求每个个体成员,都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对于教育来说,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的只能是阶段性任务。
第四,学生的职业道德问题是新形势下社会问题在学生身上的反映,包括失信、频繁跳槽、团队合作精神缺失等问题,设想在教育的某一阶段予以彻底解决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要立足于自身特点,为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培养能熟练掌握现代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输送既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才,只有重视能力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以就业为导向,最终圆满完成我们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章生平.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前景[J].成人教育,2005(10).
[2]李红.浅谈中国职业教育现状及竞争力[A].科教导刊.2012.10.
[3]张桂华.我国职业教育發展的对策研究[A].理论前沿,2008(10).
[4]李红.浅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3(08).
[5]李红.玉树地震房屋震害的几点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6]孙作林.多元主体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3).
[7]孙作林.投融资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探讨[J].价值工程,2012(35).
[8]张国祥,程宏辉.基体表面激光离散强韧化对镀铬层界面损伤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2(09).
[9]王波,张国祥.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对独立院校转型的启示[J]. 价值工程,2012(30).
[10]张国祥.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实践性问题研究[J].职教通讯,2012(27).
作者简介:
张力伟(1957-),宁夏人,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