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思维训练 促进思维发展

2013-04-29 00:43:54陈胜利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分母新知所学

陈胜利

教而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标新立异。或是导练结合,或是实验演示,或是注重参与,或是寓教于乐,殊途同归终是不离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因素,以疑点为契机,让学生的思维在“质疑—说疑—释疑”中逐步发展深入。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一些浅知拙见。

一、新旧知识过渡设计问题,引发思维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数学知识内在“美”的切身体会,还表现在课堂伊始是否投入学习,参与学习。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导演”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预定的“圈套”。因而我认为在新旧知识连接的复习导课中,应适当设计悬念,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以激发他们探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学“通分”时,我设计了三道分数大小比较的复习导入题:

(1) ( ) ;(2) ( ) ;(3) ( )

在这三道题中,(1)、(2)题学生可以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比较,但第(3)题不能,我以启发的问题“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转化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吗?”设计学习新知的悬念。另外,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好奇、好胜的心理状态下进入学习的高潮。

二、授新时重点难点处,训练思维

1.启其疑。学贵于疑。思考是训练学生思维素质的一种好形式,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阅读、思考、解疑,置身于老师的问题情景之中,才能最大限度让其思维得以拓展、深入。如我在教“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时,我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完成下列学习目标:解答分析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判断谁是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根据单位“1”的量是否已知来决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算术解)?所求量跟已知分率是否相对应?如何找对应分率?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然后把思考中的疑问提出来,教师加以点拨说明剖析,以上是学生“学习—思考—质疑—解惑”从而掌握方法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思维学习新知的过程。

2.疏其堵。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阻塞,想不下去或想错了,此时,教师扶他一把,或提示有关背景知识,或指点途径方法,或诱导分析,使其思路畅通。我在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先让学生尝试练习 + =( ),个别学生会填上 ,显然,学生是如此计算 + = = ,把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相加作分母。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思路排除误区呢?我先出示一组题:

由于我紧扣分数的基本性质帮其理清障碍,巧除“雷区”,使其获得正确的计算方法,同时其分析、比较、综合以及抽象概括能力无疑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3.促其思。成功的一堂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师的思维线索同步,师生达成思维的共鸣。现在的教学目标不限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会一些数学方法与策略。如: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题时。若循着S阴=S1 +S2+S3 思考,思维必将进入“死胡同”。但若变换角度,从整体分析把握会收到柳暗花明的奇妙效果,其解显然易见:12×5÷2=30(平方厘米)图中三个三角形的底之和恰好是长方形的长,而长方形的宽又是三个三角形的高。另外:还可引导学生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相等,通过填画辅助线,变成是求⊿ABC的面积。这样,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多角度分析解题思路,全面整体把握,注重知识迁移,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是大有裨益的。

三、巩固新知设计练习,活跃思维

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不同的解题中去消化、巩固,必须精心设计一些问题,遵循“统一要求,分层设计;统一布置,照前顾后”的原则,让学生形成认识的坡度,使这些坡度成为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阶梯,使学生的思维流程在“发展——提高——深化”中得以优化。

猜你喜欢
分母新知所学
新知
生活新知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4:54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非所学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