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遇酒,危险加倍

2013-04-29 00:44马亚平
家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戒酒乙醛脱氢酶

马亚平

一天,老王因故与小赵吵了起来,接着大打出手,打斗中,老王不慎被小赵用带有铁锈、满是污垢的铁锹砸伤右腿,鲜血直流,在医院清创缝合后,医生给予头孢哌酮钠静滴以防感染。晚上回家后,老王越想越气,于是借酒消愁,一口气喝下了一大瓶烈性白酒,然后呼呼睡去。

第二天,朋友来找老王时,只见他的住所房门大开,而老王已死亡多时。由于前一天的打斗很多人都看见了,所以大家都认为小赵就是凶手,并报了案,然而小赵却大呼冤枉。公安机关随即介入调查,发现小赵确实不是杀人凶手,这一点医院也予以了证实。其实,老王是死于使用头孢哌酮钠后饮酒所引起的“戒酒硫”样不良反应。

原来,头孢哌酮钠具有抑制体内乙醛脱氢酶的作用,当与乙醇(酒精)合用时,该类药物可使人体内乙醇蓄积,从而诱发“醉酒状”反应。动物实验表明,是否发生乙醛浓度升高或乙醛脱氢酶活性下降,完全取决于用药时间和用药期间肝功能的状况。如果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则戒酒硫样反应时间长。

患者大都在饮酒后半小时内突然面色潮红,头部血管扩张,心慌,心跳达每分钟120次以上,气喘,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少数病情严重者血压下降,心绞痛,烦躁不安,视觉模糊,精神错乱,需立即进行吸氧抢救。

编者注:乙醛脱氢酶是体内的两种解酒酶之一,酒精在人体内先被乙醇脱氢酶转化为有毒的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进而排出体外,解酒过程完毕。

要避免这一情况,就要注意,即使头孢类药物即使停药后,至少7天内也应拒绝饮酒及含酒精饮料。患者如果平时有饮酒嗜好,就诊前有过饮酒史,应告知医生,以免误用头孢菌素;特别是避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静脉滴注,不然可导致突发心动过速及其他心脏症状,甚至因抢救不及而致命。

除头孢哌酮钠外,使用其他头孢类药物期间饮酒也存在安全问题。据文献报道,有患者在应用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期间用酒精棉球消毒换药后发生该反应;还有资料记载,患者使用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先锋美他醇)、头孢甲肟(倍司特克)、拉氧头孢(噻吗灵)、头孢替安(泛司博林)、头孢尼西等期间如饮酒,也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

特别要提出的是头孢曲松(安塞隆、丽珠芬、罗氏芬、菌必治),它曾被认为同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一样,在使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戒酒硫样反应。但新的资料推翻了这一说法,因此,头孢曲松也在“黑名单”内。

除上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外,应用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期间饮酒也可抑制酒精代谢,引起戒酒硫样反应。

因此,应用上述抗菌药物(不论静脉使用还是口服给药)要特别警惕戒酒硫样反应。虽然除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甲硝唑和呋喃唑酮外,因其他抗菌药物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的报道较少见,其药品说明书中也少有记载,但仍应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患者在应用这些抗菌药物的过程中或停药后1周内绝对不能饮酒,这一点一定要严格执行,也不得应用含乙醇的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不能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拭降温,尤其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

猜你喜欢
戒酒乙醛脱氢酶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家人齐努力,告别“酗酒君”
乙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酶活优化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的动态测定及价值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p53和γ-H2AX作为乙醛引起DNA损伤早期生物标记物的实验研究
急性白血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临床观察
L-半胱氨酸对乙醛消除及A549细胞内环境抗氧化作用
酒模拟体系中乙醛-儿茶素缩合反应的动力学
Good Ange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