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红华
从教多年来,我讲了很多公开课,每次我都设计精彩的导入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总结了导入新课的几种技巧, 愿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即教师在上课时直截了当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内容等。例如,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可以这样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本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五种运算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种导入直截了当,内容明确,重点突出,促使学生思维迅速集中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类比比较法
“类比比较法”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过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有时遇到某个新问题,我们时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把这些类似进行比较、联想,就会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比如: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类比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类比”,可以将“已知”和“未知”自然地连接起来,使“温故”成为“知新”的基石,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故事联想法
在人类数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值得颂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结合课本内容适当的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故事,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儿在梦中见到蜘蛛网上蜘蛛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何的故事来设计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学习笛卡儿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有自己的发明创造。像这样用故事导入新课,让数学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由常识性、经验性的东西逐渐上升为科学知识,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好习惯。
四、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
五、实例引入法
“实例导入法”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例如:讲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时,通过温度计、收入与支出、输与赢、水池中进水量和出水量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使学生感悟到这类带“-”号的数确实是实际生活中的需要。再比如:在讲授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这样引导:今天我们一起来念念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唱到后来,同学唱不下去了,我不失时机地问:“这首儿歌谁能把它唱完?”学生摇头,“我能用一句话把它唱完,你们信不信?”怎么可能?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不失时机地引入了新课: “用字母表示数”。
六、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一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时,给每位同学发一根4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谁能弯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实验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七、诗词想象法
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有的诗词体现了很好的数学文化。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引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平面(大漠)与直线(孤烟)的垂直关系,直线(长河)与圆(落日)的相离关系。例如:在讲授“三视图”时,开场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哪位同学能说说苏轼是怎样观察庐山的?(横看,侧看,近看),这首诗隐含了一些数学知识,他教会我们怎样去观察物体(正视,俯视,侧视)。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三视图”。这两首诗把所学知识熔入诗词中,使学生体味到诗词中隐含的数学之美,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感染力。
八、猜谜比喻法
简短、易猜的谜语,能活跃课堂气氛,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接受快、记得牢,增强记忆的延续性。如:“五四三二一”——倒数;“马路没弯儿”——直径; “两牛打架”——对顶角;“邮寄账本”——函数。
当然,课堂导入的技巧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因时因地而定,不能局限于以上模式,我们数学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主动进位,让学生即时进入要学的数学知识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