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题资源是学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课题评审专家,课题管理部门,课题的申报者。各个利益相关者出于对各自群体、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展开了最利于自身的策略和方式的权力博弈行动。使他们能够形成合作性博弈的主要途径是增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关键词 学术资源 利益相关者 课题立项
1 课题资源配置中的利益相关者
学术资源是指能够被用来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学术竞争力的各种有形、无形资源,包括学术职务、建制、人员、经费、设施、项目、奖励、学术刊物等。①在学术资源配置过程中,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为学术权威与行政领导者,学术资源的提供者。②还包括高校内的普通教师和广大学生。课题资源是学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益相关者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则体现为课题评审专家与课题管理部门,课题的提供方,课题的申报者。
在高校课题立项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出于对各自群体、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每一个利益相关主体相互之间展开了一场非制度化扩展自身权力的影响力,并试图用一个最利于自身的策略和方式的权力博弈行动。这场权力博弈行动虽然存在合作性的正和博弈,但以非合作性的零和博弈为主导。这场权力博弈的结果是,课题资源配置效益不高;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进行干涉,权力结构倾斜;学术权力主体消极对待课题评审过程;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存在冲突。
2 课题立项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方式
2.1 计划和分配方式
组织政治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参与权力博弈的各权力主体掩盖它的真正动机和企图,对学术资源的竞取都是以“组织的最大利益”为旗帜来进行。不过在处理关系时,惟有合作博弈才能够增进妥协双方的整体利益,选择对抗性博弈则只能陷入对资源浪费的境地。高校课题立项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往往能够达成合作和妥协,以实现“双赢”或“多赢”。
为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除了自由选题外课题管理部门往往会制定一些课题指南来引导各学院、科研机构的申报者在选定的范围内进行研究。申报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成功率,会将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与课题指南中的内容相互结合,满足课题指南的要求。在课题评审过程中,课题管理人员也会对课题评审专家提出一些学校的要求。为了兼顾各学院的利益,课题管理部门会在课题通知上说明每个学院申报课题的限额,通过这种分配行为达到平衡各学院利益的目的。目前我国高校存在有两种限额方案,一是将所有课题指标平均分配给各个学院,所有学院所能上报的课题数目是一样的。另一种会考虑各个学院的规模,教师人数,学院对该课题历年的重视程度等因素进行名额的分配,当一个学院申报的课题数目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下限,在第二年的课题申报中,会减少该学院的申报上限。利用这些行政手段,课题管理部门可以对课题资源达到控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各学院在积极配合学校课题计划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课题资源。
2.2 行政干涉方式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课题立项过程中的博弈属于不对等博弈,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博弈的初始条件方面来看,相差比较悬殊,其博弈规则也是行政权力所指定的,学术权力实力相对较弱势,一般只能服从行政权力,这就给了行政权力主体干涉学术事务的空间。主管校长、课题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职权对结果进行干涉,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所期望的利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行政干涉的方式是对学校短期目标实现的最便捷的方式,但是过分的对行政权力的滥用,不仅侵害了学术权力主体的合法权益,也是对高校课题资源配置秩序的一种破坏,其最终的博弈结果是不公正的,课题资源配置的效益也是不高的。
2.3 印象管理方式
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人们留给他人的印象表明了他人对自己的知觉、评价,甚至会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特定的应对方式。所以,为了给目标观众留下好的印象,得到目标观众好的评价与对待,人们会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产生行为。③在课题申报过程中,由于课题管理部门课题资源的分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学院在对课题资源进行竞取时,给课题管理部门留下重视课题立项的印象就十分的重要。因此,目前课题立项过程中,以学院为代表的基层行政权力和基层学术权力会采取印象管理这一方式来增加获得更多课题资源的机会。但是印象管理的策略也有其负面作用,这种方式完全以“办事正确”为核心,即对课题管理部门来说是“正确”的。从而将课题申报这一学术性的事务以行政长官的信念和意识为指导,以满足课题管理部门的需求来换取课题资源。同时,这些繁杂的印象管理活动使得形式主义成为高校院级行政管理层的管理特征,课题质量并没有因为印象管理的实施而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进而使得课题资源的使用效益也得不到提升。
2.4 合谋方式
合谋是非程序性获取课题资源的方式。课题申报者和对课题立项有决策权力的管理人员或者评审专家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可能是事前的约定,也可能是一种心照不宣。在较高级别的课题立项过程中,申请者获得资源,这项资源必将有很大部分划归项目等资源的审批者。这样一種以合谋方式分配资源的情形在中国并不鲜见。④虽然,校级课题资源较更高级别的课题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其立项过程中“打招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申请者获得课题资源的同时,帮助他获得课题资源的行政人员或者评审专家在高校其他利益事件发生时,该申请者可能会对他们获取利益、甚至在权力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这种合谋主要是各学科中的有影响的学术权威甚至是学术寡头与行政力量的合谋。与西方的大学体系相比,即使与那些受到政府直接而强大的管理的国家的大学体系相比,中国现行大学体系和其他学术体系之中的学术寡头,有更为强大的行政力量为其依凭,从而获得对许多学术资源的垄断性的权力。而且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学术寡头,其所具有的学术成就和造诣远称不上学术权威,而却通过上述那个行政体系依靠非学术的因素获得巨大的学术控制权。⑤
2.5 申诉与抗议方式
课题立项结果最终公布以后,必然会有一部分申报者未获取课题资源,当他们认为自己遇到不公的待遇时,有可能采取抗议和申述的方式。然而,我国高校的校级课题立项过程中并没有从制度上为申报者申诉提供保障,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此类的事务。然而,在一定程度上申诉和抗议的方式也能够对改善校课题立项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至少张某的申诉和抗议引起课题管理部门的重视,在张某申诉后的下一年教改课题评审中,该校的教改课题管理部门加强了对重点课题立项的审核,鼓励在专家评审阶段评审专家们不要完全按照学院初评意见提出审议的意见,保障重点课题的立项质量,防止类似的申诉方式再次出现。
3 增强合作:利益相关者合作性博弈的途径
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有这么多的博弈方式,是因为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其各自的利益诉求。其中各一个主体的利益诉求都包含着两种形式,一种是每类权力主体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都是自己利益的理性寻求者,同时所有的权力主体共同构成了整个课题立项过程的所有方面,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是团体自身利益的理性寻求者。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增进整个集体和每一个人共同利益,课题立项过程的高效公平则意味着使得课题立项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在拥有共同利益的同时,也拥有不同于整个高校或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纯粹的个人利益。因此,在课题立项过程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不仅有矛盾和背离也有一致的一面。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博弈也充分的体现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对立统一。在行政权力追求效率、规则,学术权力追求自由、创新时,两者都在为课题资源优化配置,给高校的发展提供动力进行努力,为整个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同时在课题立项过程中,课题管理部门、评审专家和申报者完全有条件进行充分的交流,另一方面在课题立项过程中每个权力主体之间都可能存在过共同工作的经历,他们拥有相互信任和信息共享的良好基础。在加强外部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可运用选择性的激励手段,对课题立项过程中的评审专家和课题管理人员实行激励措施,同时将这种激励措施根据评审专家和课题管理人员在学术和行政上不同的身份予以区分。避免他们在课题立项过程中,行使权力时的“越位”和“缺位”,使他們各司其职。另外,在教育需求日益旺盛,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课题评审专家、课题管理部门、课题申报者之间能相互协调、加强合作将可以为高校的有序发展提供支持,并争取到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高校尽可能大的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取得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
本文系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高校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分析和治理研究”(CXL X12_0944)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冯向东.大学学术权力的实践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② 李响.高校学术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关系与治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3(1).
③ 李佳曼.自我监控与组织文化对印象管理选择的影响与关系[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④ 查永军.中国大学学术管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22.
⑤ 韩水法.世上已无蔡元培[J].读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