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的策略

2013-04-29 19:02李长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化学教学

李长安

[摘 要]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教师如掌握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逆反心理特点,适时防范,积极引导,使学生的行为进入教师的意志轨道,这将使化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逆反心理

在中学化学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对象是青少年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想和行为均有较强的可塑性。好奇、好动、爱探究、精力旺盛,是他们的特点。他们的这些特点对化学教学的开展十分有利。对于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师应予以热情鼓励和支持。同时,教师也应看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另一面,即在逆反心理驱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行为。这个方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常表现为:明知自己即将进行化学实验违反操作规则,却仍我行我素。在违规操作过程中,没有考虑其行为将产生的严重后果,只图“做个痛快,弄个明白”。等后果出现了,方知教师讲解的重要性,可此时后悔已于事无补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这些情况。

一、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逆反心理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必然过程。总体上,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但严格意义上可分为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种情况,区别的关键就是看具有逆反心理的行为意向是否有利于集体各项实践、班级舆论导向和健康向上的人格等。在多数情况下,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往往会对所在环境产生消极的影响,对化学的学习有阻碍。如果学生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不能一味采取硬管手段,强迫学生就范,而要使用深入细致的说服办法进行引导,否则就可能会激发矛盾。要消除和避免消极逆反心理现象,还是应该认真分析一下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二、积极引导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仪器加热,九年级、高一年级的学生都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点,尽管教师多次讲解和示范,由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就是不信试管外壁沾水加热会破裂。学生的违拗性是不可忽视的,就好比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些现象,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实验少,不信任教师而造成的,克服的办法是利用破损的旧试管让学生亲自体验并请有经验的学生现身说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教师讲授的化学反应,没有实验的支持,很难使学生接受,时间一长,化学就变成记忆化学反应现象和结论的毫无生气的学科。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产生,这不但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要想积极引导学生,就必须采用以实验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巧用“激将法”,能优化教学效果。这也可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对那些表现欲较强又十分好胜的学生,“激将法”尤其有效。九年级的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方面是一个难点,教师在充分讲清要点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激上一句:“以往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各个环节上出错(如不配平、不把—改=、不写箭头等),老师料定你们班也会有这样的学生!”这时会有不少学生十分激昂地大声接上话:“不!老师,你等着瞧,我们偏偏不让你料准!”

事实正如其言,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因此如愿以偿。

青少年学生好胜心强,遇事不肯认输。教师了解了这一特点,就可以掌握规律,因势利导,使得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学生进入教师意志的轨道,收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研究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因人而异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联合各学科教师及家长,对学生采用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方式,就能克服或减弱学生的逆反心理,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一 觉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化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