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真善美

2013-04-29 00:44:03胡爱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知人论世风格意境

胡爱华

【[摘 要]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化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因其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千古吟诵。激发人心。初中生应注重古诗词积累与欣赏,吸收古文化的精髓。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教师要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带领学生去品味诗词中的真善美。

[关键词]知人论世;意象;意境;风格

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因其语言生动凝、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到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它对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舞学生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主要谈谈笔者在初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做好预习,知人论世

古语说“文如其人”,那么,了解诗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了解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词作者是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词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理解诗词作好铺垫,了解诗人词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作者生平经历、思想性格、诗词特点及写作此诗的时代背景。

二、根据情景,反复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押韵整齐,朗朗上口,适合诵读。古人是十分重视诵读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诵读过程中可以展示诗中情景,加强学生语感。生动的诵读犹如唱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诵读,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感的陶冶。诵读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尽力做好范读,同时配以表情手势,因材施教。二是做好对学生的朗诵指导和评点。教师要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的朗读知识,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作出中肯的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喜爱。读李白“我寄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读出李白对朋友被贬愁苦的心情和对朋友真挚的感情;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要用饱满激昂的情绪,读出诗人发自肺腑的心声,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抓住意象,领悟意境

很多学生读完诗后不能体会诗中的意境及作者在诗的意境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托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诗的意境。

如“月”常是古人思乡的载体,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杨柳”多含离别之情。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朋友离别的悲伤的心情。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以奏笛、笙、箫等,多暗指离别之苦、想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境。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其言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在了解意象及大体含义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流畅地赏析诗词。

四、辨析风格,比较阅读

教学古诗词,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是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可以是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可以是同一题材作品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设计课堂教学,易于形成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活跃学生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而这又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真挚的友情,安慰朋友,朋友很多,不必难过,我们即使远隔天涯也像邻居一样亲密,一反送别诗悲伤之情。可以和送别诗王维《渭城曲》比较阅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风格伤感。同是送别诗风格不同,意境不同,表达之情感也不同。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李清照《醉花阴》比较学,让学生比较两词写人、写景的题材,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婉约派的含蓄、伤感。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风萧瑟,思念丈夫的凄凉心情,与豪放派的豪放不羁不同,如“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报国的豪情壮志。两种风格进行比较,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较容易理解了。

古诗词教学方法有很多。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同仁切磋,那样方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猜你喜欢
知人论世风格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知人论世——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17:58
知人吟咏悟人生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01:05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