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这也反映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缺失。笔者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浅谈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学生 职业规划 思考与探索
笔者就职于高校并担任高职班班主任,在与学生的大量接触与沟通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和人生发展没有想法,没有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高专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或薄弱。因此,高职高专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一、职業生涯设计与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首先是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设计和对命运的选择。其次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再次是帮学生定好人生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避免随波逐流,浪费青春。
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协助学生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详细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二、影响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的因素
1.环境因素
(1)教育背景。教育可以赋予个人才能,塑造个人人格。它奠定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对人的职业生涯有着巨大的影响。
(2)家庭影响。一个人的家庭也是造就其素质以及影响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
(3)社会环境。首先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涉及人们职业权利方面的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与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与时尚等。这些决定着社会职业岗位的数量与结构,也决定了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定和步入职业生涯、调整职业生涯的决策。其次指个人所在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家族关系、个人交际圈子等小环境。这些决定了人的职业生涯的具体际遇好坏。
(4)经济环境。包括就业岗位的多少和就业岗位的分布。就业岗位的多少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关,也与经济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
(5)政策环境。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量相对减少,社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人才和信息型人才,这给高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2.心理因素
(1)气质。气质与职业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气质是制约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也有特定的要求。在设计时,可先对自己的气质进行测试和了解,在选择职业时根据自己气质类型来扬长避短。
(2)性格。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也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在选择职业时也应根据自己性格来选择。
(3)需要。个体需要的满足情况极大地影响着个体的职业生涯设计。可选择能满足自身相应需要层次的工作。
(4)兴趣。一般说来,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们更能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求职者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确保在设计职业生涯时有一个更为广泛的选择余地。
(5)心态。心态影响着个体的行动,它能使人成功也能使人失败。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每天给自己希望。
(6)情绪。懂得调节和驾驭情绪,才能在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及就业中既保持冷静的头脑又有充分的热情。
(7)情商。在人生事业成功的要素中,只有20%依赖于人的智商水平,而80%决定于人情商水平。所以,要积极调整心态,努力培养高情商,超越自己,走向成功。
(8)信心。在生活中, 自信的人会主动去寻找机会, 他得到的机会也就更多一些, 成功的可能性相应的就更大一些。
(9)能力。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对工作者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个体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好高骛远或单从兴趣爱好出发,实事求是地检测一下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10)挫折。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的人常常会抱怨、痛苦、自责、失去希望和信心,影响自身的发展。
(11)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着我们对职业生涯设计方向的确立。要教育学生针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来进行相应的设计。
三、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的内容
针对以上分析,教师在对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就业环境教育与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帮助他们了解所选定的职业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社会发展趋势对该职业的影响及人才的需求。对这方面信息的分析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是否为社会所需及其需求程度如何,自己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学习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2.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倾向及心理特征,在对学生的性格、气质、需要、兴趣、心态、情绪、情商、能力、意志、价值观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就业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把就业指导贯穿在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规划之中。从学生入学起,就业指导人员就主动对学生进行性格测评,了解其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等,建立学生特性档案,帮助他们做好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设计,并结合学生的职业意向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重视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创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及各种职业技能等。让每个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实,并勇敢地面对自身的不足,对他人的评价不误解,不产生抵触和防卫心理,以积极、平和的心态不断改善自己可控制的、可改变的缺点,结合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定位,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3.择业技巧与方法的教育与指导
对大学生的求职技能进行培训,使学生掌握就业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的一般程序、择业信息的处理与抉择,正确填写各种求职表格,制作标准的求职材料,策划求职战略,掌握应聘的技巧与方法,与用人单位见面和交谈的艺术及服饰的准备,寻找有前途有发展机会的就业职位。对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各自的差距和努力方向,提高自我推销和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开设求职门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咨询。
4.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与指导
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社交能力、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就业后能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
四、職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要将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学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相结合,既要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了解自我、职业和社会,并培养生涯规划的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课堂理论教学
首先阐明所要讲授经典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研究状况以及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它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展示理论的深刻性和透彻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所讲授的理论主题上找到一个与实际密切相关的切入点,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通过各种测试体系、测试途径、测试方法、测试手段等,对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指标、交际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测试评价相结合,得出一个综合素质评定结果。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调整就业期望。
3.情景模拟实践教学
通过模拟机遇、模拟求职面试场景、模拟工作组织环境、模拟工作职位等情境,把在这些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危机一一模拟和展现出来,让学生从中找到应对或克服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应变能力。并且让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假期和实习期,走上社会,根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寻找相应的实习岗位,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切实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实习情况做好总结,不断修正自己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基础。
4.建立职业测验与咨询服务机构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毕业班辅导员中培养一批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人员,通过建立职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通过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站,对学生开展网上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此外,通过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理论和实践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制订长远恰当的职业生涯路线和策略,提供并创造实践机会,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架构桥梁,帮助学生确定职业性向与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