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3-04-29 16:19:05袁圣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心身疾病伤寒论

袁圣龙

摘 要:栀子豉汤属于经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栀子和淡豆豉两药组成,本方清中有宣,宣中有降,为清宣胸中郁热,治疗虚烦懊恼不得眠之良方。心身疾病中所包括的疾病如抑郁症、不寐、焦虑症、郁证所表现的症状如心烦、失眠、胸中烦热等症状经过辨证,可以使用栀子豉汤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了栀子豉汤的理论基础及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栀子豉汤;心身疾病;伤寒论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76-02

栀子豉汤,出自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方药组成仅有2味:生栀子和淡豆豉。《伤寒论》原文记载:“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1]可以得知,栀子豉汤主治的两大典型症状即是“虚烦不得眠”和“心中懊恼”,通过辨证后加减化裁可以扩大其临床应用,而心身疾病中诸多患者由于受到情志刺激,导致肝郁气滞,日久气郁化火,火邪扰乱胸膈,热扰心神所表现的症状如心烦、失眠、胸中烦热等症状符合栀子豉汤证治范畴。笔者以下简要介绍其病因病机和方药分析,并记载若干临床验案。

1 病因病机

栀子豉汤属于太阳病、阳明病辨证论治范畴,从原文来探讨病因病机。《伤寒论》第76条如下:“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发汗吐下后,有形之邪已去,而无形之余热未尽,困扰于胸膈,热扰心神,故虚烦不得眠。更严重的会有反复颠倒,心中懊恼的表现。第77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发汗或下之,病不解,热邪留于胸膈,阻滞气机,则胸中烦热。第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此条误用大下之剂,身热不但不去,而邪结心中而疼痛,外邪入里化热,郁结于胸膈之间,气机阻滞。第22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本条从“阳明病”到“身重”为阳明病原有证候。后面论述了误治的后果,由于本条论述并非阳明腑实证,误下后胃中空虚,邪气趁虚而入,无形之热归并于胸膈之间,热扰胸膈,而出现胸中懊恼,舌上黄苔也为热扰胸膈的表现。第228条:“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病早用攻下,导致胃气虚,邪热入于胸膈导致心中懊恼。第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此处虚烦即是无形邪热困扰胸膈,由6条原文可以得出,栀子豉汤证的成因,有误治的过程,如“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若下之”,“伤寒五六日大下之”,“若下之”以及阳明病早下“阳明病,下之”等。

2 方药分析

栀子豉汤由生栀子和淡豆豉2味药,栀子色赤味苦性寒,入心、肝、肺、胃、三焦经,色赤入心,苦寒清热通泄有泻火除烦的功效,尤其善泻心火而除烦[2]。《本经》载:“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齄鼻,白癞赤癞疮疡。”《药性赋》载:“味苦,性大寒,无毒。疗心中懊憹颠倒而不得眠。”《本草正》载:“栀子,若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茵陈除湿热黄疸,加豆豉除心火烦躁。”淡豆豉味辛甘微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的功效。《别录》:“味苦,寒,无毒。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 《珍珠囊》:“去心中懊憹,伤寒头痛,烦躁。”淡豆豉气味轻薄,既能解表宣热,载栀子上行,又能降胃和中,两药合用,共奏清宣胸中郁热,治疗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之症。

3 验案举例

笔者跟随导师临床实习过程中,注意观察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栀子豉汤加减在治疗有关心身疾病中确有疗效。兹录若干案例如下。

3.1 抑郁症 张某,男,43岁。患者半年前因情志刺激而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不愿与人交流,心烦,失眠,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寐,曾自服舒乐安定,症状无缓解。近日自觉症状加重,整日闷闷不乐,焦虑心烦,恐惧,怕独处,无兴趣,纳差,失眠,二便可。舌红苔黄,脉弦。辨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郁于中焦,诊为郁证。治以疏肝泄热,镇心安神。方药:生栀子15 g,淡豆豉10 g,白芍10 g,酸枣仁30 g,枳壳10 g,陈皮10 g,当归10 g,煅磁石30 g,合欢皮30 g,合欢花10 g,鸡内金30 g,莱菔子30 g,龙胆草10 g,生龙牡各30 g,厚朴15 g,五味子10 g,香附10 g,首乌藤30 g,郁金10 g,莲子心10 g。水煎服,早晚温服,每日1剂,7剂1疗程。患者服用1周后,焦虑心烦,纳差等症状明显减轻,入睡也较安稳,余症也较前缓解,且脉象较前和缓。后随症加减调治而愈。

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本证为情志所伤,肝失调达,故见情绪不稳[3]。肝郁气滞,克制脾胃,故见纳差。气郁日久化火,上扰心神,火郁胸膈,故见失眠,焦虑心烦。故用生栀子、淡豆豉、龙胆草,莲子心清火除烦,合欢花、合欢皮、枳壳、白芍、厚朴、香附、郁金、莱菔子疏肝解郁行气,五味子、当归、煅磁石、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首乌藤镇心安神或养心安神,鸡内金健脾运化诸药。

3.2 焦虑症 崔某,男,35岁。患者情绪低落,烦躁,失眠2月余,患者平素失眠,2月前因戒酒失眠加重,后出现情绪低落,心烦等症状,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予优氟沙明,丁螺环酮,阿米替林,罗拉等药物治疗,失眠及情绪未见好转, 现精神烦闷,情绪低落,无兴趣,时有心烦,害怕,纳差,无食欲,口苦,失眠,入睡困难,早醒,二便可,舌暗苔白,脉弦。辨证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治以疏肝理气,清热解郁。方药:铁落花30 g,淡豆豉10 g,生栀子10 g,陈皮10 g,枳壳10 g,香附10 g,柴胡10 g,当归10 g,白芍10 g,芦根30 g,鸡内金30 g,焦槟榔10 g,莱菔子30 g,龙胆草10 g,丹皮10 g,郁金10 g,合欢皮30 g,酸枣仁30 g,首乌藤30 g,五味子10 g,朱砂0.5 g,厚朴15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1周后患者复诊,心烦失眠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余症也大为改善,脉象较前和缓,后随症加减调治而愈。

按:此为情志不遂,肝脾气结,气滞则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故见情绪不畅,纳差。日久气郁化火,上扰胸膈,神明失司,故见精神烦闷,心烦,胆火上炎,故见口苦。方用栀子豉汤合并柴胡疏肝散加减以清胸中热邪,疏肝行气,朱砂清心火,重镇安神。芦根宣透郁热,又可使热邪下有出路。正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六郁》中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方中重用大队行气解郁药如郁金、合欢皮、厚朴、香附、枳壳。

4 小结

由上可知,栀子豉汤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伤寒误治的补救之法或是余邪未尽热扰胸膈,在临床应用上可以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心身疾病患者多由于情志刺激,导致气机失常,郁而不行,郁久化热,无形邪热留扰胸膈从而表现出失眠、心烦、胸中烦热的症状。其中郁热是主要因素,栀子豉汤可以使郁热得以清透宣散,使气机畅达,情志舒畅,诸症得愈[4]。

参考文献:

[1]熊曼琪.伤寒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张宇,艾芳.栀子豉汤在精神科疾病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207~208.

[3]李广智.抑郁症[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4]岑柏春.加味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1):50~51.

(收稿日期:2013-04-15)

猜你喜欢
心身疾病伤寒论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基层中医药(2022年4期)2022-07-22 07:52:10
心身疾病 宜先治心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5:08
《伤寒论》实为115方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您了解心身疾病吗?
科学生活(2020年7期)2020-08-11 06:26:18
老年心身疾病诊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心身疾病
——心理导致的身体疾病
保健与生活(2016年8期)2016-04-23 02:03:51
现阶段心身疾病诊断及防治研究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