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燕
作为奥林匹克示范校,在后奥运时期如何把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参与、合作、竞争的意识更好地融于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积极参与、不断超越的精神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我们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将课堂教学作为行动研究的主要内容,积极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索,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面对追求高效课堂的要求,很多教师虽然有尝试探索的心愿,但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则固守着原来的课堂不肯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教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改变课堂的认识。
观摩高效课堂模式点燃课改激情。我校校长亲自带队,选派50多人次到香山中学考察学习,激发教师课堂改革的热情。随后对全体教师进行 “杜郎口到底在改什么”为主题的讲座,进一步转变教师固有的教育思想,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开始。
“走出去”——向全国先进课改校学习。为了让一部分课堂探索的积极分子先动起来,学校选派一批骨干教师走进全国高效课堂课改先进校,到昌乐二中、即墨28中、潍坊实验小学、杜郎口中学、杨思中学聆听课改讲座。
“请进来”——体验式培训引领高效课堂探索路径。在尝试的过程中,大家意识到建立好小组是关键,但是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小组建设成了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别请到了全国高效课堂协作网专家为全校教师进行体验式讲座,带领全体教师进行高效课堂小组文化建设模拟,为教师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扫除障碍。
我们认为,高效课堂应当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集中表现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与、快乐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
把时间还给学生。针对教师的讲解时间过多的问题,教学处为教学干部配备了秒表,进班听课记录教师讲解用时。小秒表的举措引发教师的思考,教师开始约束自己的言行,讲解的语言是少了,但是课堂上该讲的重难点没有讲透,有些教师则不知道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针对这种情况,在各学科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规定了“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互助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都不会的问题不讲)。
确立伙伴互助的小组合作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高年级组的教师率先尝试4人合作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学生的展示热情,激发学生提前预习,探索新知。我校高效课堂的伙伴互助模式初步形成: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学、展示、反馈的学习流程,以同桌两人为一组,通过学生互助,实现伙伴双赢。
把展示空间交给学生。高效课堂注重学生展示,目的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教学。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的黑板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于是我们在每一间教室的墙上装了侧黑板,学生可以分小组到黑板前进行展示。
提高每一个孩子的参与质量。如何让学生大胆说话,并提高表达水平,各教研组展开针对性研究,根据年龄段不同,在高年级组研究中首先搜集整理了课堂常用语,如启发式课堂用语:在学生不知如何发言的时候,适时地点拨提醒,启发学生的思维。赏识性的课堂用语,给胆小的孩子以鼓励。而反思常用语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还能提炼出学法。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助力高效课堂探索。我们在学校“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建立各班的特色文化,让班级文化助推高效课堂。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得以提高。为了营造高效课堂的环境氛围,我们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设立了阅读之星、读书吧等小栏目。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效课堂行动研究的有力推手。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校高效课堂的“高参与、高活力、高效益”的“三高”课堂模式初步形成。回顾高效课堂探索之路,我们深切感受到,在探索高效课堂之路上,收益的不光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它促成了我校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将继续完善“三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开展“三高”课堂家长开放课活动,以海淀区“世纪杯”评优课为契机,加强教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行动研究成为我们的常态,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编辑 吴君